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0 前言 | 第12-22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9页 |
·国外住房保障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住房保障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21-22页 |
·创新点 | 第21页 |
·不足之处 | 第21-22页 |
1 住房保障概述与基础理论 | 第22-30页 |
·住房保障概述 | 第22-26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住房保障发展历史沿革 | 第23-25页 |
·住房保障特征 | 第25-26页 |
·住房保障的理论基础 | 第26-30页 |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6-27页 |
·政府干预理论 | 第27页 |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7-29页 |
·需求层次理论 | 第29-30页 |
2 基于“PEST”分析范式的辽宁省住房保障水平宏观环境因素分析 | 第30-42页 |
·“PEST”分析概述 | 第30页 |
·政治因素(P)分析 | 第30-32页 |
·法律法规 | 第30-31页 |
·发展政策 | 第31-32页 |
·经济因素(E)分析 | 第32-37页 |
·辽宁省经济发展与住房保障 | 第32-33页 |
·辽宁省房价收入比计算 | 第33-35页 |
·辽宁省住房供需矛盾分析 | 第35-37页 |
·社会因素(S)分析 | 第37-40页 |
·人口结构因素分析 | 第37-39页 |
·城市化因素分析 | 第39-40页 |
·住房消费习惯因素分析 | 第40页 |
·政策有效性因素(T)分析 | 第40页 |
·宏观环境影响下辽宁省住房保障存在的问题 | 第40-42页 |
3 基于“PEST”分析范式的辽宁省住房保障水平差异性分析 | 第42-56页 |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42-43页 |
·住房保障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 第43-45页 |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辽宁省各市住房保障水平评价 | 第45-51页 |
·主成分分析法导入 | 第45-47页 |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实证过程 | 第47-51页 |
·基于聚类分析法的辽宁省住房保障水平区划 | 第51-54页 |
·聚类分析法导入 | 第51-52页 |
·应用聚类分析法实证过程 | 第52-54页 |
·住房保障水平区域差异性验证 | 第54-56页 |
4 住房保障国际经验借鉴 | 第56-61页 |
·英国住房保障经验 | 第56-57页 |
·美国住房保障经验 | 第57页 |
·新加坡住房保障经验 | 第57-58页 |
·韩国住房保障经验 | 第58页 |
·可借鉴的住房保障国际经验 | 第58-61页 |
5 提高辽宁省住房保障水平的对策建议 | 第61-67页 |
·构建政府主导的住房保障机制 | 第61-64页 |
·增强住房保障法律效率 | 第61-62页 |
·增加住房保障供给能力 | 第62-63页 |
·加强住房保障有效性 | 第63-64页 |
·创造支持住房保障运行的良好社会环境 | 第64-66页 |
·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 | 第64-65页 |
·建立社会机构辅助政府住房保障 | 第65-66页 |
·倡导个人住房消费新模式 | 第66-67页 |
6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表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