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鹿原》与民俗文化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上篇:民俗文化、故乡风俗 | 第10-16页 |
一.民俗在中国的内涵 | 第10-11页 |
二.民俗文化 | 第11-12页 |
三.故乡风俗 | 第12-14页 |
四.民俗文化对陈忠实的影响 | 第14-16页 |
中篇:《白鹿原》中的民俗事象 | 第16-34页 |
一.社会民俗 | 第16-25页 |
(一) 家庭及家族(宗族)民俗 | 第16-19页 |
(二) 人生仪礼民俗 | 第19-25页 |
二.物质民俗 | 第25-27页 |
三.精神民俗 | 第27-29页 |
(一) 巫术 | 第27-29页 |
(二) 风水术 | 第29页 |
四.独特·形象·质朴的关中方言 | 第29-34页 |
(一) 生动传神的本土词汇 | 第30-32页 |
(二) 独具特色的俗语、歇后语 | 第32-34页 |
下篇:民俗与小说的遇合 | 第34-42页 |
一.民俗文化在文学中的地位 | 第34-38页 |
(一) 民俗与中国小说 | 第34-35页 |
(二) 文学创作的民俗化倾向 | 第35-36页 |
(三) 文学创作民俗化倾向的审美特性 | 第36-38页 |
二.《白鹿原》民俗事象的审美意蕴 | 第38-42页 |
(一) 现实生活的写照 | 第38-39页 |
(二) 主题思想的折射 | 第39-40页 |
(三) 人物性格的刻画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