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及邻近海域不同分子量级DOM中氨基酸变化初步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 ·实验设计 | 第11页 |
| ·研究海洋溶解有机物的现状 | 第11-14页 |
| ·海水中DOM的组成 | 第14-16页 |
| ·研究海水中氨基酸的意义 | 第16-18页 |
| ·超滤和超滤有机物的研究 | 第18-20页 |
| ·本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方法 | 第21-33页 |
| 第一节 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 第21-26页 |
| ·污染控制 | 第21页 |
| ·实验仪器和用品 | 第21页 |
| ·药品 | 第21-22页 |
| ·样品采集 | 第22页 |
| ·样品预处理 | 第22页 |
| ·样品分析 | 第22-24页 |
| ·方法重现性 | 第24页 |
| ·仪器空白和方法空白 | 第24页 |
| ·方法的线性和灵敏度 | 第24-25页 |
| ·前处理回收率 | 第25-26页 |
| 第二节 叶绿素A测定方法 | 第26-29页 |
| ·实验仪器和用品 | 第26页 |
| ·实验药品 | 第26-27页 |
| ·样品采集 | 第27页 |
| ·样品前处理 | 第27页 |
| ·样品测定 | 第27-28页 |
| ·叶绿素标准的测定 | 第28页 |
| ·样品浓度计算 | 第28-29页 |
| 第三节 海水中有机溶解物的分级 | 第29-32页 |
| ·超滤的原理 | 第29-30页 |
|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30页 |
| ·过滤系统 | 第30-31页 |
| ·超滤膜的清洗 | 第31-32页 |
| 第四节 其它数据的测定 | 第32-33页 |
| ·DOC的测定 | 第32页 |
| ·浮游生物种群数测定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 | 第33-61页 |
| 第一节 样品采集 | 第33-35页 |
| ·样品来源 | 第33-34页 |
| ·研究海域水文情况 | 第34-35页 |
| 第二节 长江口有机物的粒径分布 | 第35-41页 |
| ·夏季长江口DOC的分布 | 第35-36页 |
| ·长江口DOM粒径分布情况 | 第36-38页 |
| ·讨论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41页 |
| 第三节 氨基酸在研究海域和不同粒径中的分布 | 第41-50页 |
| ·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溶解氨基酸的分布 | 第41-45页 |
| ·陈年海水中溶解氨基酸的分布 | 第45页 |
| ·讨论 | 第45-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四节 海水中溶解氨基酸的来源 | 第50-61页 |
| ·前言 | 第50-52页 |
| ·海水中的氨基酸浓度和浮游植物的关系 | 第52-55页 |
| ·海水中的氨基酸浓度和异养细菌之间的关系 | 第55-57页 |
| ·海水中的氨基酸浓度和病毒之间的关系 | 第57-58页 |
| ·讨论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61页 |
| 第四章 本研究结果总结及不足 | 第61-63页 |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61页 |
| ·本研究的成果 | 第61-62页 |
| ·本研究的不足 | 第62页 |
| ·对本研究的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