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第12-13页 |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GF5)基因概述 | 第13-14页 |
| ·安哥拉鼠的发现及特征 | 第14页 |
| ·GO基因就是FGF5基因的突变等位基因的证明 | 第14-15页 |
| ·FGF5基因在不同动物中的研究 | 第15-17页 |
| ·FGF5基因在羊上的研究 | 第15-16页 |
| ·FGF5基因在鼠上的研究 | 第16页 |
| ·FGF5基因在兔上的研究 | 第16-17页 |
| ·家兔分子遗传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兔毛的特殊结构及其发生 | 第18-21页 |
| ·兔毛的特殊结构及优缺点 | 第18-19页 |
| ·兔毛的发生 | 第19-21页 |
| ·影响长毛兔产毛性状的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 ·影响长毛兔产毛量的因素 | 第21-22页 |
| ·分子遗传方面对产毛性状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 ·本项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5-26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6-32页 |
| ·血样的采集 | 第26页 |
| ·生产数据的采集及测定 | 第26页 |
|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 第26-28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6-27页 |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7页 |
| ·实验溶液的配制 | 第27-28页 |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28页 |
|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 ·全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浓度和纯度的测定 | 第29-30页 |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9页 |
| ·DNA浓度及纯度的测定 | 第29-30页 |
| ·FGF5基因的PCR扩增 | 第30页 |
| ·PCR产物测序 | 第30页 |
| ·统计分析 | 第30-31页 |
| ·数据统计及处理 | 第31-32页 |
|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 第31页 |
| ·多态信息含量 | 第31页 |
| ·计算各种基因型个体在不同品种的分布 | 第31-32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43页 |
| ·模板DNA的抽提结果 | 第32-33页 |
| ·FGF5基因的PCR扩增结果 | 第33页 |
| ·外显子I的PCR扩增结果 | 第33页 |
| ·外显子III的PCR扩增结果 | 第33页 |
| ·家兔FGF5基因外显子I和外显子III各基因型的确定 | 第33-35页 |
| ·基因型和基因频率 | 第35-37页 |
| ·外显子I TCT位点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在不同品种间分布 | 第35-36页 |
| ·外显子III各位点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在不同品种间的分布 | 第36-37页 |
| ·各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 | 第37-38页 |
| ·荥经长毛兔各生产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 第38-39页 |
| ·各基因型与荥经长毛兔生产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 第39-41页 |
| ·外显子I TCT位点各基因型与生产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 第39-40页 |
| ·外显子III位点2各基因型与生产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 第40-41页 |
| ·各基因型与天府黑兔、加利福尼亚兔生产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 第41-43页 |
| ·外显子I TCT位点各基因型与生产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 第41页 |
| ·外显子III位点1各基因型与生产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 第41页 |
| ·外显子III位点2各基因型与生产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 第41-43页 |
| 4 讨论 | 第43-47页 |
| ·直接测序的优越性 | 第43页 |
| ·突变位点的筛选及基因型的判别 | 第43-44页 |
| ·兔FGF5基因各位点基因型的分布 | 第44页 |
| ·基因型频率处于H-W非平衡状态的原因 | 第44页 |
| ·各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分析 | 第44-45页 |
| ·荥经长毛兔生产性状间相关分析 | 第45页 |
| ·各位点与生产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 第45-47页 |
| 5 结论 | 第47-48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在校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