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动力电池数字终端管理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30页
   ·引言第9-10页
   ·电动汽车的发展概况第10-12页
   ·关于电动汽车电池的技术研究与发展趋势第12-16页
   ·国外主要电池生产企业第16页
   ·HEV用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现状第16-21页
     ·电池管理系统的开发现状第16-18页
     ·电池管理系统的基本结构第18-19页
     ·电池管理系统的技术关键第19-21页
     ·电池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第21页
   ·EV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7页
     ·EV的发展概况第21-22页
     ·HEV用铅酸电池第22-23页
     ·HEV用锂离子电池第23-24页
     ·HEV用MH/Ni电池第24-25页
     ·镍镉电池第25页
     ·燃料电池第25-26页
     ·钠氯化镍电池第26页
     ·锌空气电池第26-27页
     ·飞轮电池第27页
   ·仿真技术在电动车上的应用概况第27-28页
   ·课题的背景、来源及研究内容第28-30页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第28-29页
     ·课题来源第29页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9-30页
第二章 镍氢动力电池的特性研究及测试第30-46页
   ·镍氢电池的发展及优势第30-32页
     ·MH/Ni的发展第30-31页
     ·MH/Ni电池的优势第31-32页
   ·MH/Ni电池构造及其工作原理第32-35页
     ·MH/Ni电池的构造第32-33页
     ·MH/Ni电池工作原理第33-35页
   ·动力MH/Ni电池的特性研究第35-38页
     ·测试设备第35页
     ·MH/Ni电池的电动势第35-36页
     ·动力MH/Ni电池的内阻性能研究第36页
     ·不同SOC状态及温度下10QNF55 动力型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组内阻特性第36-38页
   ·动力MH/Ni电池的充放电性能测试第38-43页
     ·动力MH/Ni电池的充放电性能测试第38-39页
     ·动力MH/Ni非常温状态充放电性能测试第39-43页
   ·动力MH/Ni电池自放电性能测试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三章 混合动力汽车用动力MH/Ni电池SOC预测及管理系统的研究第46-58页
   ·动力MH/Ni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的概念第46页
   ·SOC定义分析第46-47页
   ·SOC估算方法第47-53页
     ·电量累积法第47-48页
     ·Ah计量法第48-49页
     ·开路电压法第49-50页
     ·负载电压法第50页
     ·内阻法第50-51页
     ·线性模型法第51页
     ·神经网络法第51-52页
     ·卡尔曼滤波法第52-53页
   ·SOC估算的影响因素第53-56页
     ·充放电倍率因素的影响第53-54页
     ·温度因素的影响第54-55页
     ·自放电因素的影响第55页
     ·老化因素的影响第55页
     ·电池不均衡性因素的影响第55-56页
   ·MH/Ni电池SOC估算的意义及技术难点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人工智能方法预测镍氢电池SOC第58-79页
   ·引言第58-59页
   ·人工神经网络第59-63页
     ·人工神经元模型第59-60页
     ·神经元的传递函数第60-62页
     ·ANN模型第62-63页
     ·ANN的学习方法第63页
   ·人工神经元学习第63-66页
     ·通用ANN学习第63-64页
     ·常用神经元的学习算法第64-66页
   ·ANN的学习第66-68页
     ·多层前馈网络的学习算法第66-67页
     ·算法步骤及程序实现第67-68页
   ·误差反传算法的推导第68-72页
     ·网络误差与权值调整量第68-70页
     ·误差反传算法的推导过程第70-72页
   ·LM算法第72-73页
   ·运用误差反传多次层前馈ANN对电池SOC预估第73-75页
   ·模拟结果及分析第75-78页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五章 基于改进后的误差反传多层前馈网络对动力镍氢电池SOC的预测第79-92页
   ·误差反传ANN的缺陷第79页
   ·改进误差反传ANN算法第79-85页
     ·使用网络优化Hopfield网络第82-83页
     ·反馈网络的能量函数第83页
     ·Elm网络第83页
     ·改进网络结构第83-85页
   ·网络输入的改进第85页
   ·初始容量的确定第85-86页
   ·模拟结果及分析第86-90页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2-94页
   ·结论第92-93页
   ·展望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7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97-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Web的问答系统答案抽取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满意优化的QoS路由优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