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5-34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国外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状况 | 第17-23页 |
·国内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状况 | 第23-25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5-33页 |
·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34-50页 |
·生态旅游产业概念 | 第34-39页 |
·生态旅游 | 第34-35页 |
·生态旅游产业 | 第35-39页 |
·论基础 | 第39-49页 |
·生态经济理论 | 第39-41页 |
·协同理论 | 第41-43页 |
·产业集群理论 | 第43-46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46-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3章 国外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与借鉴 | 第50-60页 |
·发达国家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状况 | 第50-54页 |
·美国 | 第50-51页 |
·德国 | 第51-52页 |
·澳大利亚 | 第52-54页 |
·日本 | 第54页 |
·发展中国家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 第54-57页 |
·肯尼亚 | 第55-56页 |
·泰国 | 第56-57页 |
·借鉴与启示 | 第57-59页 |
·生态旅游的活动要科学界定 | 第57页 |
·加强生态旅游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 第57页 |
·加强对自然景观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 第57-58页 |
·旅游企业要大力宣传推广生态旅游理念 | 第58页 |
·生态旅游理论研究要本土化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60-71页 |
·自然环境因素 | 第60-62页 |
·政策因素 | 第62-63页 |
·经济因素 | 第63-66页 |
·社会因素 | 第66-68页 |
·技术因素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5章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 | 第71-95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71-72页 |
·指标体系内容与框架 | 第72-88页 |
·指标体系内容 | 第72-73页 |
·指标体系框架 | 第73-74页 |
·指标筛选工作 | 第74-82页 |
·指标体系构建 | 第82-88页 |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 第88-94页 |
·评价指标量化 | 第88-89页 |
·指标量化说明 | 第89-93页 |
·评价模型 | 第93-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6章 江西省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分析 | 第95-107页 |
·江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 第95-98页 |
·自然环境优势(SN) | 第95页 |
·政策优势(SP) | 第95-96页 |
·经济优势(SE) | 第96-97页 |
·社会优势(SS) | 第97页 |
·技术优势(ST) | 第97-98页 |
·江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劣势分析 | 第98-101页 |
·自然环境劣势(WN) | 第98-99页 |
·政策劣势(WP) | 第99-100页 |
·经济劣势(WE) | 第100页 |
·社会劣势(WS) | 第100页 |
·技术劣势(WT) | 第100-101页 |
·江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机遇分析 | 第101-103页 |
·自然环境机遇(ON) | 第101页 |
·政策机遇(OP) | 第101-102页 |
·经济机遇(OE) | 第102页 |
·社会机遇(OS) | 第102-103页 |
·技术机遇(OT) | 第103页 |
·江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挑战分析 | 第103-106页 |
·自然环境挑战(TN) | 第103-104页 |
·政治挑战(TP) | 第104-105页 |
·经济挑战(TE) | 第105页 |
·社会挑战(TS) | 第105页 |
·技术挑战(TT) | 第105-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7章 江西省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 第107-139页 |
·江西省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意义 | 第107-108页 |
·江西省各地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 第108-135页 |
·南昌市 | 第108-111页 |
·景德镇市 | 第111-113页 |
·萍乡市 | 第113-115页 |
·九江市 | 第115-118页 |
·新余市 | 第118-120页 |
·鹰潭市 | 第120-123页 |
·赣州市 | 第123-125页 |
·吉安市 | 第125-127页 |
·宜春市 | 第127-130页 |
·抚州市 | 第130-132页 |
·上饶市 | 第132-135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135-138页 |
·影向江西省各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 第135-137页 |
·江西省各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 第137-138页 |
·江西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规划意见 | 第138页 |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第8章 江西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 第139-153页 |
·机制选择 | 第139-145页 |
·机制类型 | 第139-142页 |
·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机制的优劣分析 | 第142-144页 |
·江西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机制的选择 | 第144-145页 |
·模式选择 | 第145-149页 |
·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类型 | 第145-148页 |
·江西省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模式选择 | 第148-149页 |
·政策保障 | 第149-152页 |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政府管理效能 | 第149-150页 |
·科学论证,合理规划 | 第150页 |
·制定严格、规范的行业标准 | 第150-151页 |
·提高群众的参与程度 | 第151页 |
·强化民间环保组织的监督力度 | 第151-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152-153页 |
第9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53-156页 |
·全文总结 | 第153-154页 |
·展望 | 第154-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64页 |
附录:专家征询意见表—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层次 | 第164-168页 |
致谢 | 第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