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 引言 | 第6-9页 |
| 第1章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沿革 | 第9-16页 |
| ·国有资产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 第9-11页 |
| ·国有资产 | 第9-10页 |
|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 第10-11页 |
|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沿革和背景 | 第11-16页 |
| ·计划经济时期国有资产管理 | 第11-12页 |
| ·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 第12-14页 |
| ·十六大以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设立阶段(自2001 年至今) | 第14-16页 |
| 第2 章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与现状 | 第16-27页 |
| ·国有资产管理不同模式的选择 | 第16-19页 |
| ·集权型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 第16页 |
| ·分权型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 第16-17页 |
| ·统分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 第17-19页 |
|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运作模式在改革实践中的几种探索 | 第19-21页 |
| ·沪深模式 | 第19-20页 |
| ·“一体两翼”模式 | 第20页 |
| ·“九八”模式 | 第20-21页 |
|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 | 第21-22页 |
| ·我国现有国有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7页 |
| ·政企不分,职能不清 | 第22-23页 |
|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产权边界尚需明确界定 | 第23-24页 |
| ·亟需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 第24页 |
| ·监督不力,委托—代理问题和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 第24-25页 |
| ·企业法人财产权不落实,政府承担着无限责任 | 第25-27页 |
| 第3章 国外国有资产管理经验借鉴 | 第27-36页 |
| ·发达国家国有资产管理 | 第27-30页 |
| ·英国国有资产管理 | 第27-28页 |
| ·美国国有资产管理 | 第28-29页 |
| ·法国国有资产管理 | 第29-30页 |
| ·发展中国家国有资产管理 | 第30-33页 |
| ·印度国有资产管理 | 第31-32页 |
| ·韩国国有资产管理 | 第32-33页 |
| ·国外国有资产管理的借鉴与启示 | 第33-36页 |
| ·根据国有资产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 第33页 |
| ·明确中央和地方产权关系 | 第33-34页 |
| ·国家管理层对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分工明确 | 第34页 |
| ·控制国有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适度规模和合理的产业分布 | 第34页 |
| ·营造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良好环境 | 第34-36页 |
| 第4章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议 | 第36-44页 |
| ·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 | 第36-37页 |
| ·进一步界定出资人机构的权能 | 第36-37页 |
| ·把握“出资人”的定位 | 第37页 |
| ·出资人机构行使所有权 | 第37页 |
| ·完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 | 第37-40页 |
| ·进一步明确国有资产监管主体 | 第37-38页 |
| ·进一步界定国有资产监管范围 | 第38-39页 |
| ·进一步创新国有资产监管手段 | 第39页 |
| ·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法规. | 第39-40页 |
| ·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产权边界 | 第40-42页 |
| ·构建以国资委为预算主体的国有资本预算制度 | 第42-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