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网络拥塞控制的若干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1页 |
| ·研究的动机 | 第1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6-17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 ·本文的内容与贡献 | 第18-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研究背景 | 第21-42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基本概念 | 第21-22页 |
| ·IP网络拥塞控制 | 第22-27页 |
| ·包交换与电路交换 | 第22-23页 |
| ·IP网络模型 | 第23页 |
| ·IP网络拥塞控制 | 第23页 |
| ·端系统拥塞控制 | 第23-24页 |
| ·传输控制协议(TCP) | 第23-24页 |
| ·路由器拥塞控制 | 第24-27页 |
| ·随机早期检测(RED) | 第25页 |
| ·随机早期标记(REM) | 第25-26页 |
| ·自适应虚拟队列(AVQ) | 第26页 |
| ·显式拥塞通告 | 第26-27页 |
| ·拥塞控制分析模型 | 第27-31页 |
| ·TCP/AQM的控制理论模型 | 第27-29页 |
| ·TCP拥塞控制分析模型 | 第29-31页 |
| ·网络效用最优化模型 | 第29-30页 |
| ·TCP Vegas分析模型 | 第30-31页 |
| ·组播拥塞控制 | 第31-37页 |
| ·组播的基本原理 | 第31-33页 |
| ·组通信 | 第31页 |
| ·广播 | 第31-32页 |
| ·IP组播 | 第32页 |
| ·组管理与路由 | 第32-33页 |
| ·组播拥塞控制 | 第33-37页 |
| ·组播拥塞控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33-34页 |
| ·组播拥塞控制研究进展 | 第34-36页 |
| ·组播拥塞控制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 ·网络拥塞控制博弈 | 第37-38页 |
| ·IP网络拥塞控制面临的挑战 | 第38-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IP网络TCP单播拥塞控制模型 | 第42-66页 |
| ·引言 | 第42页 |
| ·TCP拥塞控制协议 | 第42-50页 |
| ·TCP拥塞控制实现算法 | 第42-48页 |
| ·不同的TCP拥塞控制版本 | 第48-50页 |
| ·网络模拟的基本模型 | 第50-52页 |
| ·流体流模型 | 第50-52页 |
| ·包模型 | 第52页 |
| ·相关研究进展 | 第52-57页 |
| ·TCP吞吐量模型 | 第53-54页 |
| ·端到端的TCP拥塞控制模型 | 第54-57页 |
| ·TCP Reno拥塞控制分析模型 | 第57-60页 |
| ·模型构建 | 第57-59页 |
| ·稳定性分析 | 第59-60页 |
| ·仿真实验验证 | 第60-65页 |
| ·NS的工作原理 | 第61-62页 |
| ·NS仿真工作流程 | 第62-63页 |
| ·TCP-Reno拥塞控制协议仿真实验 | 第63-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四章 IP网络多速率组播拥塞控制 | 第66-88页 |
| ·引言 | 第66页 |
| ·基本概念与相关研究 | 第66-73页 |
| ·不同网络层上的组播 | 第66-68页 |
| ·经济学基本概念 | 第68-69页 |
| ·网络带宽分配的公平性 | 第69-71页 |
| ·相关研究 | 第71-73页 |
| ·模型描述 | 第73-75页 |
| ·最优速率控制算法 | 第75-84页 |
| ·全局最优的接收者速率分配 | 第75-80页 |
| ·组播会晤内最优层速率分配 | 第80-84页 |
| ·算法分析与验证 | 第84-87页 |
| ·一般拓扑结构网络的数值结果 | 第84-85页 |
| ·最优化与固定层速率分配 | 第85-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 第五章 自私用户下的IP网络拥塞控制 | 第88-115页 |
| ·引言 | 第88页 |
| ·博弈论理论基础 | 第88-98页 |
|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 第88-90页 |
| ·非合作博弈与合作博弈 | 第90-91页 |
| ·博弈的标准表述 | 第91-95页 |
| ·Nash均衡 | 第95-97页 |
| ·Nash均衡的存在性 | 第97-98页 |
| ·Nash均衡的多重性与有效性 | 第98页 |
| ·博弈论在拥塞控制中的应用进展 | 第98-102页 |
| ·相关研究 | 第99-102页 |
| ·基于路由器的方法 | 第99-101页 |
| ·基于拥塞定价的方法 | 第101-102页 |
| ·拥塞博弈的基本框架模型 | 第102-110页 |
| ·问题原型 | 第102-104页 |
| ·竞争均衡模型 | 第104-105页 |
| ·非合作博弈模型 | 第105-106页 |
| ·效率损失 | 第106-110页 |
| ·激励定价博弈模型 | 第110-111页 |
| ·一般网络的模型扩展 | 第111-11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 第六章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115-118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5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15-116页 |
| ·未来研究方向 | 第116-1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8-124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4-125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