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1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政府行为外部性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研究评述 | 第19页 |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 第19-20页 |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论文结构 | 第19-20页 |
·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1-29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 第21-22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 第21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 第21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 第21-22页 |
·政府行为外部性理论 | 第22-27页 |
·政府行为外部性理论的概念界定及其内涵 | 第22-23页 |
·政府行为外部性的分类 | 第23-24页 |
·政府行为外部性的表现形式 | 第24-26页 |
·政府行为外部性的成因 | 第26-27页 |
·非遗保护与开发中政府行为外部性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第27-29页 |
·政府行为外部性是政府在弥补市场缺陷的过程中产生的 | 第27页 |
·政府行为外部性是政府在改变“游戏规则”时产生的 | 第27-29页 |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中政府行为外部性的表现 | 第29-35页 |
·重“申报”、轻“保护” | 第29-30页 |
·超负荷利用和破坏性开发,带来核心文化内涵变味 | 第30-31页 |
·领导人代替传承人,影响民间文化的自主传承 | 第31-32页 |
·限制民众个人发展和当地经济发展 | 第32-33页 |
·区域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争夺 | 第33-35页 |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中政府行为外部性的成因 | 第35-44页 |
·自身制度供给不足 | 第35-39页 |
·法制建设滞后 | 第35-36页 |
·管理体制缺失 | 第36-37页 |
·评估监督机制不足 | 第37-38页 |
·资金供给不足 | 第38-39页 |
·外部环境约束影响 | 第39-41页 |
·财政分权体制 | 第39-40页 |
·政绩考核机制 | 第40-41页 |
·官员晋升机制 | 第41页 |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策略分析 | 第41-44页 |
·博弈参与人及其目标 | 第41-42页 |
·博弈过程及策略选择 | 第42-44页 |
第五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中的政府行为外部性治理 | 第44-56页 |
·完善制度供给 | 第44-48页 |
·健全各级法律、法规、条例体系 | 第44-46页 |
·构建细节化和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 第46-48页 |
·构建三个机制 | 第48-52页 |
·构建激励约束机制 | 第48-49页 |
·建立评估监督机制 | 第49-50页 |
·坚持以传承人为主的自觉培养机制 | 第50-52页 |
·建立多手段的资金供给体系 | 第52-53页 |
·加大财政投入 | 第52页 |
·增加或减免税收 | 第52页 |
·设立相关保护基金 | 第52-53页 |
·引进第三方力量 | 第53-56页 |
·市场 | 第53-54页 |
·非政府组织(NGO/NPO) | 第54页 |
·学者专家 | 第54-55页 |
·学校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