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导论 | 第8-10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方法 | 第9页 |
| ·论文构架 | 第9-10页 |
| 第一章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及研究综述 | 第10-25页 |
|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及其发展 | 第10-14页 |
| ·全要素生产率概念 | 第10-11页 |
| ·国外研究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 第13-14页 |
|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量方法 | 第14-20页 |
| ·测量全要素生产率的一般方法 | 第14-16页 |
| ·国外知名学者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有关方法 | 第16-17页 |
| ·国内学者测量全要素生产率的有关方法 | 第17-20页 |
| ·对外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及实证研究 | 第20-25页 |
| ·对外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研究 | 第20-22页 |
| ·对外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 | 第22-25页 |
| 第二章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及贸易结构变化 | 第25-35页 |
|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体制的演变 | 第25-27页 |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增长情况 | 第27-28页 |
| ·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分析 | 第28-32页 |
| ·中国加工贸易分析 | 第32-35页 |
| 第三章 全要素生产率模型的确定 | 第35-51页 |
| ·全要素生产率模型的确定 | 第35-40页 |
| ·自变量的选择 | 第35-38页 |
| ·全要素决定模型各指标及数据来源的说明 | 第38-40页 |
| ·关于贸易开放度的测量方法 | 第40-46页 |
| ·战后主要测量方法和分歧 | 第40-41页 |
| ·90年代以来关于贸易开放度的测量方法 | 第41-44页 |
| ·本文对于外贸开放度测量方法的确定 | 第44-46页 |
|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 | 第46-51页 |
| ·全要素生产率估算模型的建立 | 第46-47页 |
| ·全要素生产率估算计量模型数据的说明 | 第47-48页 |
| ·全要素生产率估算结果 | 第48-51页 |
| 第四章 中国对外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 | 第51-60页 |
| ·对外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检验 | 第51-55页 |
| ·多重共线性问题的发现 | 第51-54页 |
| ·自变量的筛选及回归结果 | 第54-55页 |
| ·部分出口商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 第55-60页 |
| ·对被剔除变量的解释 | 第55-56页 |
| ·部分出口商品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56-60页 |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0-64页 |
| 注释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