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9页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 | 第9-10页 |
(二) 建设新农村首要问题是资金投入保障问题 | 第10-11页 |
(三) 适应建设新农村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公共财政制度 | 第11页 |
二、文献简要综述 | 第11-16页 |
(一) 建设新农村的伟大意义 | 第11-13页 |
(二) “两个趋向”的科学论断 | 第13页 |
(三) 建设新农村的基本目标 | 第13-14页 |
(四) 建设新农村的投入保障问题 | 第14-16页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一) 研究的思路 | 第16-17页 |
(二) 研究的方法 | 第17-18页 |
(三) 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建立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 第19-34页 |
一、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滞后 | 第19-22页 |
(一)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 第19页 |
(二) 农民受教育机会不平等 | 第19-20页 |
(三) 农村公共卫生水平低下 | 第20-21页 |
(四) 农村社会保险缺失 | 第21页 |
(五) 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很低 | 第21-22页 |
二、1998年以来国家财政支农政策绩效的评价 | 第22-24页 |
(一) 国家财政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资金投入 | 第22-24页 |
(二) 绩效的评价 | 第24页 |
三、财政资金投入体制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四、以政府为主导建立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 第26-30页 |
(一) 中央和省一级政府是资金投入的主体 | 第26-27页 |
(二) 地方政府要求承担一定的财政投入 | 第27-28页 |
(三) 实行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公共财政要扩大到农村 | 第28-30页 |
五、改革农村金融体制,为建设新农村提供金融支持 | 第30-34页 |
(一) 农村信贷资金供需矛盾突出 | 第30-31页 |
(二) 农村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三) 改革农村金融体制的设想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财政制度 | 第34-45页 |
一、县乡财政制度的历史演变 | 第34-36页 |
(一)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县乡财政 | 第34-35页 |
(二)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期的县乡财政 | 第35-36页 |
(三) 分级分税预算体制下的县乡财政 | 第36页 |
二、县乡财政困境成因分析 | 第36-41页 |
(一) 不彻底的分税制财政体制 | 第36-38页 |
(二) 农村税费改革和取消农业税凸显乡镇财政危机 | 第38-39页 |
(三) 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善 | 第39-40页 |
(四) 机构臃肿,人员冗赘,乡镇财政成为“吃饭财政” | 第40-41页 |
(五) 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 第41页 |
三、以增强县乡财政保障能力为重点,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 第41-45页 |
(一) 适度简化政府层级,合理划分事权财权,完善分级分税财政管理体制 | 第42-43页 |
(二)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弥补乡镇财政缺口 | 第43页 |
(三) 发展经济,开辟税源,优化乡镇财政收入结构 | 第43-44页 |
(四) 精简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压缩财政供养人员 | 第44页 |
(五) 加强监管,建立健全财政监管制度和绩效评价体系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抓住重点,搞好规划,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 第45-49页 |
一、正确理解新农村建设内涵,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首要目标 | 第45-46页 |
二、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制定规划,分步推进,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 第46-47页 |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五要五不要”的原则 | 第47-49页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