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3页 |
前言 | 第13-16页 |
1 本文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3-15页 |
·中药国际化的需要 | 第13-14页 |
·贵州中药现代化的需要 | 第14-15页 |
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2页 |
1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 第16-18页 |
2 中药材重金属污染现状 | 第18-19页 |
3 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防治措施 | 第19-28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防治措施 | 第19-26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 第19-22页 |
·污水灌溉和污泥施肥 | 第19-20页 |
·固体废弃物堆积 | 第20页 |
·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 | 第20-21页 |
·金属矿山的酸性废水污染 | 第21页 |
·大气中重金属污染物沉降 | 第21-22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措施 | 第22-26页 |
·工程治理措施 | 第23页 |
·生物修复治理措施 | 第23-24页 |
·化学治理措施 | 第24-25页 |
·农业治理措施 | 第25-26页 |
·中药材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防治措施 | 第26-28页 |
·中药材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 第26-27页 |
·土壤 | 第26页 |
·药用植物自身的情况 | 第26页 |
·工业“三废”的污染 | 第26-27页 |
·农药、肥料对中药材的污染 | 第27页 |
·中药材仓储污染 | 第27页 |
·中药材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措施 | 第27-28页 |
·合理选择种植基地 | 第27-28页 |
·应用科学施肥管理技术 | 第28页 |
·控制或减少农药的施用 | 第28页 |
·加强无公害中药材栽培技术的研究 | 第28页 |
·改变中药材仓储条件 | 第28页 |
4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征 | 第28-29页 |
·隐蔽性和持久性 | 第28页 |
·广泛性 | 第28-29页 |
·累积传递性 | 第29页 |
·不可逆性 | 第29页 |
·复杂性 | 第29页 |
5 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第29-32页 |
·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第29-30页 |
·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第30页 |
·铜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第30页 |
·砷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第30-31页 |
·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第31-3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2-41页 |
1 样品的采集 | 第32-37页 |
·土壤采样 | 第32-33页 |
·药材采样 | 第33页 |
·药材概况 | 第33-37页 |
2 样品的测定方法 | 第37-41页 |
·样品的测定方法 | 第37-39页 |
·质量控制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分析结果与评价 | 第41-84页 |
1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现状评价 | 第41-54页 |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状况 | 第41-46页 |
·土壤中 Pb 含量状况 | 第41-42页 |
·土壤中 Cu 含量状况 | 第42-43页 |
·土壤中 Cd 含量状况 | 第43-44页 |
·土壤中 As 含量状况 | 第44-45页 |
·土壤中 Hg 含量状况 | 第45-46页 |
·评价方法 | 第46-47页 |
·评价标准 | 第47页 |
·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为评价标准 | 第47页 |
·以土壤重金属背景值为评价标准 | 第47页 |
·评价结果 | 第47-54页 |
·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为评价标准得到的结果 | 第47-51页 |
·以土壤重金属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得到的结果 | 第51-54页 |
2 药材中重金属含量及安全性评价 | 第54-78页 |
·药材中重金属含量状况 | 第54-64页 |
·不同基地药材中重金属含量状况 | 第54-59页 |
·不同类型药材中重金属含量状况 | 第59-64页 |
·评价方法 | 第64-65页 |
·评价标准 | 第65页 |
·评价结果 | 第65-78页 |
·以《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为评价标准得到的结果 | 第65-71页 |
·药材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状况 | 第71-74页 |
·药材重金属污染指数 | 第74-78页 |
3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 第78-82页 |
4 药材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 第82-83页 |
5 药材中重金属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 第83-84页 |
第四章 结论、创新、展望与建议 | 第84-89页 |
1 结论 | 第84-86页 |
·贵州药材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 | 第84-85页 |
·贵州药材基地药材重金属污染状况 | 第85-86页 |
2 研究创新 | 第86-87页 |
3 展望 | 第87页 |
4 建议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原创性声明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