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水电站左岸坝肩边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0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层状岩质边坡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 | 第20-31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0-21页 |
| ·自然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 | 第20页 |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20-21页 |
| ·区域地质条件 | 第21-22页 |
| ·地形地貌 | 第22-23页 |
| ·地层岩性 | 第23-24页 |
| ·地质构造 | 第24-28页 |
| ·断层 | 第26-27页 |
| ·节理裂隙 | 第27-28页 |
| ·区域应力环境 | 第28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8-29页 |
| ·地下水类型 | 第28-29页 |
| ·岩(土)体渗透性 | 第29页 |
| ·地震条件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左岸坝肩边坡基本特征 | 第31-46页 |
| ·地形地貌 | 第31-32页 |
| ·地层岩性 | 第32-33页 |
| ·岩体结构面特征 | 第33-38页 |
| ·原生结构面特征 | 第33页 |
| ·构造结构面特征 | 第33-36页 |
| ·表生结构面特征 | 第36-38页 |
| ·边坡岩体结构 | 第38-41页 |
| ·岩体结构划分 | 第38-40页 |
| ·斜坡坡体结构特征 | 第40-41页 |
| ·岩体风化与卸荷特征 | 第41-46页 |
| ·岩体风化特征 | 第41-43页 |
| ·岩体卸荷特征 | 第43-46页 |
| 第四章 左岸坝肩边坡变形破坏模式研究 | 第46-54页 |
| ·左岸坝肩边坡倾倒拉裂变形破坏模式特征 | 第47-51页 |
| ·边坡岩层倾倒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48-50页 |
| ·边坡倾倒拉裂变形特征 | 第50-51页 |
| ·左岸坝肩边坡滑移-拉裂变形破坏模式特征 | 第51-54页 |
| 第五章 左岸坝肩边坡岩体质量分级及参数选取 | 第54-67页 |
| ·边坡岩体质量分级 | 第55-62页 |
| ·SMR和CSMR法分级方案 | 第55-60页 |
| ·边坡岩体质量分级结果 | 第60-62页 |
| ·边坡岩体参数选取 | 第62-67页 |
| ·边坡岩体力学参数选取原则 | 第62-63页 |
| ·边坡岩体参数取值 | 第63-67页 |
| 第六章 左岸坝肩边坡稳定性计算分析及评价 | 第67-94页 |
| ·边坡形态特征 | 第67-68页 |
| ·边坡地质结构特征 | 第68页 |
| ·边坡开挖坡比 | 第68-72页 |
| ·概述 | 第68-70页 |
| ·边坡自然坡比分析 | 第70-72页 |
| ·建议开挖坡比 | 第72页 |
| ·左岸坝肩边坡稳定性计算边界条件确定 | 第72-84页 |
| ·层间挤压带构成边界条件 | 第72-73页 |
| ·断层构成的边界条件 | 第73-75页 |
| ·平行坡面的硬性结构面构成边界条件 | 第75-76页 |
| ·边坡各弱面组合构成的边界条件 | 第76-84页 |
| ·坝肩边坡岩体稳定性计算及分析 | 第84-92页 |
| ·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简介 | 第84-85页 |
| ·边坡稳定性计算分析 | 第85-91页 |
| ·边坡锚固效果初步分析 | 第91-92页 |
| ·坝肩边坡稳定性综合分析及评价 | 第92-94页 |
| 结论与建议 | 第94-95页 |
| 致谢 | 第95-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9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