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34页 |
·芸薹属近缘种种质资源及其在油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13-17页 |
·远缘杂交和遗传渗入 | 第13页 |
·芸薹属近缘种种质资源概况 | 第13-14页 |
·芸薹属近缘种种质资源在油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14-17页 |
·提高抗逆性 | 第14-15页 |
·改变脂肪酸组成和含量 | 第15页 |
·转移细胞质基因 | 第15-16页 |
·获得其它特殊类型的材料 | 第16-17页 |
·芸薹属远缘杂种的细胞学和遗传学 | 第17-19页 |
·芸薹属栽培种的亲缘关系 | 第17页 |
·芸薹属远缘杂种的细胞遗传学 | 第17-19页 |
·合成异附加系 | 第19页 |
·植物异源多倍体形成过程中的序列消除和表观遗传 | 第19-23页 |
·序列消除 | 第19-21页 |
·序列消除的特点 | 第19-20页 |
·影响序列消除的因素 | 第20-21页 |
·表观遗传 | 第21-23页 |
·基因沉默(Gene silencing)和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 | 第21-22页 |
·核仁显性(Nucleolar dominance) | 第22页 |
·转座子激活(Transposable activation) | 第22页 |
·基因组印记(Genomic imprinting) | 第22-23页 |
·油菜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育种研究 | 第23-34页 |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及遗传研究 | 第23-29页 |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及调控 | 第23-25页 |
·脂肪酸含量的遗传研究 | 第25-27页 |
·控制油菜脂肪酸含量的基因定位、克隆和表达分析 | 第27-29页 |
·影响脂肪酸形成的环境条件研究 | 第29页 |
·油菜花色遗传与脂肪酸的遗传分析 | 第29-30页 |
·硫代葡萄糖甙的遗传研究 | 第30-31页 |
·硫代葡萄糖甙的主要成分及代谢调控 | 第30页 |
·硫代葡萄糖甙的遗传分析 | 第30-31页 |
·油菜的品质育种 | 第31-34页 |
·油菜主要品质性状的育种目标 | 第31-32页 |
·育种途径 | 第32-34页 |
2 衍生于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种的高油酸甘蓝型油菜新材料的细胞学及AFLP分析 | 第34-50页 |
·引言 | 第34-3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5-38页 |
·材料 | 第35页 |
·方法 | 第35-38页 |
·田间试验 | 第35-37页 |
·细胞学和花粉育性观察 | 第37页 |
·基因组原位杂交 | 第37页 |
·AFLP指纹分析 | 第37-38页 |
·脂肪酸组成及硫代葡萄糖甙含量的测定 | 第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7页 |
·高油酸、高亚油酸、低硫甙含量植株的选育及形态学分析 | 第38-43页 |
·杂种后代的细胞学及原位杂交 | 第43页 |
·AFLP分析 | 第43-47页 |
·讨论 | 第47-50页 |
·高油酸植株的染色体及基因组组成 | 第47-48页 |
·远缘杂种形成过程中的基因组变化及表观遗传 | 第48-49页 |
·新材料在遗传育种研究中的意义 | 第49-50页 |
3 高油酸的甘蓝型油菜新材料中油酸含量的遗传分析 | 第50-68页 |
·引言 | 第5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0-52页 |
·材料 | 第50-51页 |
·方法 | 第51-52页 |
·遗传学研究 | 第51页 |
·脂肪酸含量测定 | 第51页 |
·数据分析 | 第51-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64页 |
·‘291’×中油821油酸含量的遗传分析 | 第52-60页 |
·奥罗×中油821油酸含量的遗传分析 | 第60-62页 |
·‘291’×奥罗油酸含量的遗传分析 | 第62-64页 |
·讨论 | 第64-68页 |
·控制油酸含量的基因效应分析 | 第64-65页 |
·关于fad2基因 | 第65-66页 |
·油菜花色和油酸含量的遗传 | 第66页 |
·环境条件对油酸含量及遗传规律的影响 | 第66-67页 |
·高油酸的遗传规律对育种的指导意义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85页 |
附录 | 第85-90页 |
附录1 PROCEDURE OF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BIOTIN) | 第85-88页 |
附录2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的实验程序 | 第88-90页 |
个人简介 | 第90页 |
研究论文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