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25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理论研究动态 | 第11-22页 |
·国外研究 | 第12-19页 |
·国内研究 | 第19-22页 |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22-25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创新之处 | 第23-25页 |
第2章 倾销与反倾销概述 | 第25-44页 |
·倾销的形成与确认 | 第25-42页 |
·倾销的定义与特征 | 第25-29页 |
·法律上倾销的确定 | 第29-42页 |
·反倾销机制与实施 | 第42-44页 |
·反倾销及其措施 | 第42页 |
·反倾销机制的确立 | 第42-44页 |
第3章 倾销与反倾销的历史演进及发展趋势 | 第44-67页 |
·倾销与反倾销的历史演变 | 第44-55页 |
·重商主义时期(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 | 第44-45页 |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18世纪后中叶至19世纪80年代) | 第45-47页 |
·资本主义垄断时期(19世纪9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 第47-50页 |
·两次大战之间时期 | 第50-53页 |
·二次世界大战后 | 第53-55页 |
·当前国际贸易中倾销与反倾销状况及发展趋势 | 第55-67页 |
·国际间倾销与反倾销战愈演愈烈的根源 | 第55-57页 |
·国际上倾销的发展趋势 | 第57-59页 |
·国际上反倾销的发展趋势 | 第59-67页 |
第4章 倾销与反倾销的经济学分析 | 第67-89页 |
·倾销的经济学分析 | 第67-78页 |
·倾销行为的决定 | 第67-69页 |
·倾销是市场机制在国际贸易中起作用的一种表现 | 第69-74页 |
·倾销的经济效应 | 第74-78页 |
·反倾销的经济学分析 | 第78-89页 |
·反倾销的决定因素 | 第78-81页 |
·反倾销的经济效应 | 第81-89页 |
第5章 倾销与反倾销博弈论分析 | 第89-100页 |
·倾销与反倾销博弈研究动态 | 第89-90页 |
·倾销与反倾销博弈关系的产生 | 第90-93页 |
·出口企业间对倾销或不倾销的博弈 | 第92页 |
·进口国同类生产企业提出反倾销起诉申请或不提出反倾销起诉申请的博弈 | 第92页 |
·出口商应诉或不应诉的博弈 | 第92页 |
·进口国采取反倾销措施或不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博弈 | 第92页 |
·出口国报复或不报复、出口厂商规避或不规避的博弈 | 第92-93页 |
·进口国反规避或不反规避的博弈 | 第93页 |
·倾销与反倾销博弈的性质 | 第93-94页 |
·倾销与反倾销中的主要博弈关系分析 | 第94-100页 |
·出口厂商间倾销或不倾销的博弈分析 | 第95-97页 |
·进口国同类生产厂商间反倾销或不反倾销的博弈分析 | 第97-100页 |
第6章 国际反倾销法律与规则比较 | 第100-122页 |
·WTO制定的反倾销规则 | 第100-110页 |
·倾销的确定 | 第100-101页 |
·损害的确定 | 第101-102页 |
·国内产业的定义 | 第102页 |
·反倾销调查的发起和后续程度 | 第102-103页 |
·证据 | 第103-105页 |
·临时措施 | 第105页 |
·价格承诺 | 第105-106页 |
·反倾销税的征收 | 第106-107页 |
·追溯效力 | 第107-108页 |
·反倾销税和价格承诺的期限及复审 | 第108页 |
·公告和裁决的解释 | 第108页 |
·司法复审 | 第108-109页 |
·代表第三国的反倾销诉讼 | 第109页 |
·发展中国家成员方 | 第109页 |
·反倾销实施委员会 | 第109页 |
·协商和争议解决 | 第109-110页 |
·最后条款 | 第110页 |
·世界主要贸易强国的反倾销立法 | 第110-122页 |
·美国的反倾销立法 | 第110-114页 |
·欧盟的反倾销立法 | 第114-116页 |
·加拿大的反倾销立法 | 第116-117页 |
·澳大利亚的反倾销立法 | 第117-118页 |
·几个主要贸易强国和地区反倾销立法的比较 | 第118-122页 |
第7章 我国反倾销的立法、实施状况及完善 | 第122-133页 |
·我国的反倾销立法 | 第122-128页 |
·我国反倾销立法的基础 | 第122页 |
·我国反倾销法的内容 | 第122-128页 |
·我国反倾销的实施 | 第128-129页 |
·我国反倾销的主要机构 | 第128页 |
·我国反倾销的程序 | 第128-129页 |
·我国反倾销法的完善 | 第129-133页 |
·法律法规的完善 | 第130页 |
·反倾销机构设置的完善 | 第130-131页 |
·有关条款的完善 | 第131-132页 |
·司法审查的完善 | 第132页 |
·积极加强反低价竞争的立法 | 第132-133页 |
第8章 我国遭受反倾销的现状、原因与应对策略 | 第133-160页 |
·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形势严峻 | 第133-137页 |
·国外对中国产品反倾销案件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中国已成为国际反倾销最大受害国 | 第133页 |
·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的不仅有发达国家,而且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进来 | 第133-136页 |
·中国遭到反倾销调查涉及的商品类别不断扩展 | 第136-137页 |
·国外对华反倾销频繁的原因分析 | 第137-142页 |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保护手段的规范化使反倾销成为重要的保护手段 | 第137-138页 |
·国内企业出口无序竞争客观上存在低价倾销的现象,为国外提出反倾销提供了把柄 | 第138-139页 |
·国外反倾销法存在对中国的歧视 | 第139-140页 |
·应诉不力助长一些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调查 | 第140-141页 |
·政府缺乏对国外对华反倾销问题重视和相关措施滞后,助长了国外对华反倾销案的增加 | 第141-142页 |
·应对国外反倾销的主要对策 | 第142-149页 |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 第142-145页 |
·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 第145-147页 |
·积极发挥出口企业作用 | 第147-149页 |
·应诉案例及启示---欧盟诉中国、韩国等国彩电倾销案 | 第149-160页 |
·案例背景及经过 | 第150-153页 |
·案例启示 | 第153-160页 |
第9章 我国反倾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 第160-178页 |
·我国反倾销的现状分析 | 第160-162页 |
·我国反倾销的工作的开展情况 | 第160-161页 |
·我国反倾销案件的行业分布 | 第161页 |
·我国反倾销案件的国别分布 | 第161-162页 |
·我国反倾销存在的问题 | 第162-164页 |
·立法工作有待继续完善 | 第162-163页 |
·预警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及运行 | 第163-164页 |
·进口反倾销工作的管理基础薄弱 | 第164页 |
·企业申诉反倾销意识淡薄 | 第164页 |
·改进和完善实施我国反倾销措施的对策 | 第164-168页 |
·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救济体系和预警机制,合理、有效采取贸易救济措施 | 第164页 |
·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救济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 | 第164-165页 |
·完善我国的反倾销法,进一步维护对外贸易秩序和公平竞争 | 第165-167页 |
·充分利用入世后获得的权利 | 第167-168页 |
·建立和完善企业行会,联合应对倾销 | 第168页 |
·正确合理地把握反倾销双刃剑的国际运作 | 第168-170页 |
·反倾销为什么是一柄双刃剑 | 第168页 |
·在WTO框架下开展反倾销的国际运作 | 第168-169页 |
·理性对待和正确处理倾销和反倾销问题 | 第169-170页 |
·我国反倾销申诉案例及启示——中国丙烯酸酯反倾销案 | 第170-178页 |
·案情介绍 | 第170-174页 |
·案例启示 | 第174-178页 |
第10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78-180页 |
·全文总结 | 第178-179页 |
·研究展望 | 第179-180页 |
参考文献 | 第180-18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 | 第185-186页 |
致谢 | 第1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