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开放式数控系统概述 | 第11页 |
|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定义及优点 | 第11-13页 |
|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 第11-12页 |
|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优点 | 第12-13页 |
|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发展 | 第13-14页 |
| ·国产数控系统技术的发展 | 第14页 |
| ·本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 第14-15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7-26页 |
| ·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第17-20页 |
| ·典型控制系统方案及特点 | 第17-19页 |
| ·方案比较及选择 | 第19-20页 |
| ·系统软件控制的实现 | 第20-22页 |
| ·系统主控制软件工具 | 第20页 |
| ·仿真渲染技术 | 第20-21页 |
| ·系统软件流程 | 第21-22页 |
| ·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 第22-25页 |
| ·PC机 | 第22页 |
| ·固高运动控制卡 | 第22-25页 |
| ·系统整体连接 | 第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开放式数控车床系统软件设计 | 第26-43页 |
| ·面向对象的开放式数控建模方法 | 第26-27页 |
| ·面向对象技术在车床软件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 ·面向对象技术的优点 | 第27页 |
| ·主机程序总体设计 | 第27-29页 |
| ·主机程序界面设计 | 第27-28页 |
| ·主机程序的功能设计 | 第28-29页 |
| ·G指令代码数据处理 | 第29-31页 |
| ·多线程的使用 | 第31-33页 |
| ·NC程序检查 | 第33-36页 |
| ·NC代码规则库建立 | 第33-34页 |
| ·NC代码错误分析 | 第34-36页 |
| ·PC机与主轴变频器通讯程序的设计 | 第36-40页 |
| ·数据库技术在刀具补偿中的应用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4章 系统三维图形动态加工过程仿真研究 | 第43-60页 |
| ·概述 | 第43页 |
| ·工件的建模及其描述 | 第43-45页 |
| ·车削加工仿真的数据结构 | 第43-45页 |
| ·工件毛坯离散化 | 第45页 |
| ·加工算法及实现 | 第45-46页 |
| ·机床仿真模块的运动控制 | 第46-49页 |
| ·OpenGL图形渲染技术 | 第49-56页 |
| ·在 MFC中实现OpenGL图形编程 | 第49-52页 |
| ·法线矢量计算 | 第52-54页 |
| ·显示列表的应用 | 第54-56页 |
| ·双缓存技术 | 第56页 |
| ·车削仿真程序演示 | 第56-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5章 数控车床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60-70页 |
| ·仿真设备模型数据获得 | 第60页 |
| ·利用多种三维建模软件对虚拟环境进行仿真 | 第60-61页 |
| ·3DS文件的信息模块 | 第61-65页 |
| ·3DS文件的读入与在车床仿真环境中的重构 | 第65-69页 |
| ·3D对象的读入 | 第65-68页 |
| ·3D对象的绘制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6章 系统调试 | 第70-78页 |
| ·系统调试 | 第70页 |
| ·硬件调试 | 第70-72页 |
| ·运动卡调试 | 第71页 |
| ·变频器调试 | 第71-72页 |
| ·系统软件调试 | 第72-76页 |
| ·纯软件调试 | 第72-75页 |
| ·接通伺服控制器、电机、变频器无负载软件调试 | 第75页 |
| ·接负载软件调试 | 第75-76页 |
| ·系统运行结果 | 第76-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 附录A(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3-84页 |
| 附录B(返回值定义、轴状态和坐标系运动规划状态寄存器) | 第84-86页 |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