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动态称重系统的研究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适用授权书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背景及意义 | 第10-16页 |
·车辆动态称重技术的回顾 | 第10-12页 |
·车辆动态称重技术的发展史 | 第10-11页 |
·车辆动态称重产品的发展史 | 第11-12页 |
·国内车辆动态称重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12-13页 |
·汽车动态称重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3-14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4-15页 |
·本课题要做的工作 | 第15-16页 |
第2章 称重传感器的选择 | 第16-24页 |
·称重传感器的原理 | 第16-17页 |
·模拟传感器数字式传感器 | 第17-20页 |
·模拟传感器与数字传感器的区别 | 第17-18页 |
·数字式称重传感器有两种实现方法(结构形式) | 第18-20页 |
·称重传感器的选择 | 第20-23页 |
·传感器精度的选择 | 第20页 |
·传感器量程的选择 | 第20-22页 |
·传感器密封状态的选择 | 第22页 |
·传感器结构形式的选择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基于数字称重传感器的动态称重方案的设计 | 第24-46页 |
·机械部分设计方案 | 第24-29页 |
·称重台板材料的选取 | 第24-25页 |
·称重台板尺寸的设计 | 第25-26页 |
·其他一些参数的设计 | 第26-27页 |
·承载梁的设计 | 第27-29页 |
·传感器的安装 | 第29页 |
·电气部分的设计 | 第29-31页 |
·稳压电路的设计 | 第29-31页 |
·稳压电路方案的选择 | 第29-30页 |
·电路设计 | 第30-31页 |
·补偿电路设计 | 第31-43页 |
·数字传感器的零点补偿 | 第31-34页 |
·数字传感器的温零补偿 | 第34-38页 |
·数字传感器的温度灵敏度补偿 | 第38-39页 |
·数字传感器的蠕变补偿 | 第39-40页 |
·数字传感器的线性补偿电路 | 第40-43页 |
·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 第43-45页 |
·系统的组成 | 第43页 |
·系统的工作流程 | 第43页 |
·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 第43-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动态称重传感器信号的处理 | 第46-54页 |
·动态称重信号特点的分析及常用处理方法 | 第46-47页 |
·信号特点 | 第46页 |
·常用的处理方法 | 第46-47页 |
·数字滤波 | 第47-51页 |
·建立系统数学模型 | 第51-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精度提高的措施 | 第54-63页 |
·动态称重过程中的径向力大小分析 | 第54-56页 |
·车型识别专家系统的设计 | 第56-60页 |
·车型具体分类及地感线圈简介 | 第56-57页 |
·车型的具体分类 | 第56页 |
·地感线圈简介及其信号的分析 | 第56-57页 |
·系统的基本结构及识别过程 | 第57-58页 |
·基本结构 | 第57-58页 |
·识别过程 | 第58页 |
·系统知识库的建立 | 第58-59页 |
·测试实例 | 第59-60页 |
·轴载重重新分配系数m的获取 | 第60-61页 |
·针对车型进行对结果进行校正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管理软件及数据库的设计 | 第63-74页 |
·软件的设计 | 第63-71页 |
·软件设计原则 | 第63-64页 |
·软件流程图 | 第64页 |
·软件模块 | 第64页 |
·软件编制中解决的几个问题 | 第64-65页 |
·界面的编制 | 第65-71页 |
·数据库的开发 | 第71-72页 |
·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71-72页 |
·开发过程 | 第72页 |
·小结 | 第72-74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