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第一章 基督教在中韩的传播 | 第8-13页 |
| 一、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 第8-10页 |
| (一) 唐朝景教阶段 | 第8页 |
| (二) 元朝也里可温教阶段 | 第8-9页 |
| (三) 明清之际天主教阶段 | 第9-10页 |
| (四) 近代基督新教阶段 | 第10页 |
| 二、基督教在韩国的传播 | 第10-13页 |
| (一) 景教传入阶段 | 第10页 |
| (二) 天主教初传阶段 | 第10-11页 |
| (三) 赴明使节与天主教成功传入阶段 | 第11页 |
| (四) 近代基督新教阶段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从传播学要素比较基督教在中韩之传播 | 第13-30页 |
| 一、传播主体研究 | 第13-16页 |
| (一) 利玛窦的背景介绍 | 第13-14页 |
| (二) 李承薰为代表的传教士们的背景介绍 | 第14-15页 |
| (三) 比较利玛窦与李承薰等传教的异同及其形成的原因 | 第15-16页 |
| 二、传播客体的研究 | 第16-24页 |
| (一) 中国文人士大夫和皇帝对基督教入华的反应 | 第16-20页 |
| 第一节 中国文人士大夫对基督教入华的反应 | 第16-17页 |
| 第二节 中国皇帝对基督教入华的反应 | 第17-20页 |
| (二) 韩国文人士大夫和君主对基督教入韩的反应 | 第20-22页 |
| 第一节、韩国文人士大夫对基督教入韩的反应 | 第20-21页 |
| 第二节、韩国君主对基督教入韩的反应 | 第21-22页 |
| (三) 中国教案 | 第22-23页 |
| (四) 韩国教案 | 第23-24页 |
| (五) 两国对基督教反应的比较及形成的原因 | 第24页 |
| 三、传播途径研究 | 第24-28页 |
| (一) 中国近代基督教传播途径 | 第25-26页 |
| (二)韩国近代基督教传播途径 | 第26-27页 |
| (三)两国传播途径的比较 | 第27-28页 |
| 四、传播结果研究 | 第28-30页 |
| (一)中韩与列强的关系 | 第28-29页 |
| 第一节、中国与列强的关系 | 第28页 |
| 第二节、韩国与列强的关系 | 第28-29页 |
| (二)基督教在近代中韩两国传播结果的比较 | 第29-30页 |
| 结 语 | 第30-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 后 记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