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铁路客车空调的发展概况 | 第8-9页 |
·单元式空调机组性能研究的现状 | 第9-12页 |
·试验台主体结构 | 第11页 |
·热工原理 | 第11-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研究的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单元式空调机组性能ANN模型的建立 | 第15-43页 |
·单元式空调机组的基准样机 | 第15页 |
·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模型及建模方法 | 第15-16页 |
·ANN模型 | 第16-20页 |
·神经网络的概述 | 第16-18页 |
·人工神经元 | 第18-20页 |
·神经网络模型 | 第20页 |
·单元式空调机组性能 ANN模型的确定 | 第20-42页 |
·模型的选定 | 第20-26页 |
·神经网络隐含层节点数和训练次数的优化 | 第26-27页 |
·模型精度分析 | 第27-28页 |
·数据采集及预处理 | 第28-30页 |
·训练样本 | 第30页 |
·不同算法下的训练和测试结果 | 第3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单元式空调机组性能样本数据的获取 | 第43-46页 |
·正交试验设计概述 | 第43-44页 |
·正交试验方案的确定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单元式空调机组性能试验 | 第46-68页 |
·单元式空调机组性能试验台简介 | 第46-47页 |
·试验装置 | 第47页 |
·试验台的工况控制 | 第47-48页 |
·试验数据记录 | 第48-49页 |
·试验过程及试验数据分析 | 第49-51页 |
·正交试验结论 | 第51-52页 |
·空调机组性能 ANN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52-67页 |
·KLD29型基准样机性能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52-56页 |
·KLD40型基准样机性能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56-59页 |
·KLD40型基准样机特殊工况性能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59-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基于 ANN模型的单元式空调机组性能分析 | 第68-83页 |
·KLD29、KLD40型基准样机性能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68-74页 |
·空调机组冷凝器进风温度变化与机组制冷量变化 | 第68-69页 |
·空调机组蒸发器进风温度变化与机组制冷量变化 | 第69页 |
·空调机组蒸发器进风湿度变化与机组制冷量变化 | 第69-71页 |
·空调机组冷凝器进风温度变化与压缩机电流变化 | 第71-72页 |
·空调机组蒸发器进风温度变化与压缩机电流变化 | 第72-74页 |
·空调机组蒸发器进风湿度变化与压缩机电流变化 | 第74页 |
·KLD40型基准样机特殊工况性能分析 | 第74-82页 |
·蒸发器进风温度与冷凝器进风温度相同时(M_1情况)机组性能 | 第74-77页 |
·蒸发器进风温度高于冷凝器进风温度时(M_2情况)机组性能 | 第77-82页 |
·空调机组性能ANN模型的应用 | 第82页 |
·作为现场空调机组检修测试的参考模型 | 第82页 |
·对空调机组进行性能预测的依据 | 第82页 |
·对空调机组进行设计改进的依据 | 第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后续工作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3页 |
·后续工作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