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的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一、选题的背景第12-13页
  二、研究意义第13页
 第二节 本选题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第13-16页
  一、理解劳务输出相关基本概念第13-14页
  二、国外有关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的一般基础理论第14-16页
  三、国内有关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的研究第16页
 第三节 本选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案、技术路线第16-18页
  一、研究方案第16-17页
  二、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四节 本选题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初步设想第18页
  一、迄今为止对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8页
  二、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第18页
 第五节 本选题预期达到的目标及学位论文具体设想 (含论文框架设计)第18-19页
  一、研究任务第18-19页
  二、论文框架文章设计第19页
 第六节 本选题研究的进度安排第19页
第二章 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的基本情况第19-24页
 第一节 云南省社会经济状况第19-20页
 第二节 云南省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历程第20-22页
 第三节 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动力现状分析第22-24页
第三章 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的原因分析第24-26页
 第一节 收入差距对贫困地区流动人口的推动效应第24页
 第二节 人口城市化对贫困地区流动人口的集聚效应第24页
 第三节 非农产业对贫困地区流动人口的拉动效应第24-26页
第四章 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第26-34页
 第一节 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的地区和行业分布特征第26-28页
  一、劳务输出的地区分布第26-27页
  二、劳务输出的行业分布第27-28页
 第二节 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的家庭和个人特征第28-30页
  一、性别特征第28页
  二、年龄特征第28-29页
  三、受教育特征第29-30页
 第三节 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务输出转移方式—以洱源县为例第30-31页
 第四节 云南省劳动力输出存在的问题第31-34页
  一、劳动力输出规模小、速度慢第31页
  二、劳动力输出的地域分布不平衡第31-32页
  三、输出劳动力以体力型为主,就业层次偏低第32页
  四、劳动力输出的组织化不断提高,但尚需加强第32-34页
第五章 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务输出产生的效应分析第34-42页
 第一节 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务输出产生的积极意义第34-38页
  一、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务输出对流入地经济和社会产生的积极意义第34-35页
  二、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务输出对流出地经济和社会产生的积极意义第35-38页
 第二节 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务输出产生的消极影响第38-42页
  一、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务输出对流入地经济和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第38-40页
  二、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务输出对流出地经济和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第40-42页
第六章 贫困地区劳务输出健康发展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第42-48页
 第一节 加强政府职责,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第42-44页
  一、变革现有的劳务输出管理体制第42页
  二、建立城乡合作人力资源信息平台,实现贫困地区劳动力有序转移第42-43页
  三、建立已输出和待输出农村劳动力的信息档案,健全劳务输出服务体系第43页
  四、加强劳务输出的宣传指导,拓宽劳动力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第43-44页
 第二节 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第44-45页
  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农民权益第44页
  二、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44页
  三、整合劳动力市场服务机构,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第44-45页
  四、积极发展各类中介机构,推进就业援助向农村延伸第45页
 第三节 大力开展劳动力输出培训,提高输出劳动力素质第45-48页
  一、建立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体系第45-46页
  二、发展农村职业技术和就业技能教育第46页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46-48页
第七章 结论、研究的不足和改进的设想 (展望)第48-49页
 第一节 结论第48页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第48页
 第三节 改进的设想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53页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周边国家矿业投资环境分析
下一篇:“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就业体系完善--以云南省昆明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