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本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 | 第10-14页 |
·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 第10-13页 |
·金融机构 | 第13页 |
·融资的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信贷支持 | 第14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国内外融资理论综述 | 第16-23页 |
·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理论之一——“麦克米伦缺欠”理论 | 第16-17页 |
·“麦克米伦缺欠”理论的产生与基本内容 | 第16-17页 |
·“麦克米伦缺欠”在我国的表现与评析 | 第17页 |
·影响中小企业的基本理论之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7-19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回顾 | 第17-18页 |
·中小企业融资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究成果综述 | 第18-19页 |
·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之三——金融抑制理论 | 第19-23页 |
·金融抑制理论的综述 | 第19页 |
·金融抑制理论对我国银行信贷决策的影响 | 第19-23页 |
第三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最佳选择 | 第23-34页 |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概述 | 第23页 |
·中小企业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结果 | 第23-27页 |
·调查背景 | 第23-24页 |
·调查过程 | 第24页 |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4-27页 |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分析 | 第27-34页 |
·各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比较 | 第27-29页 |
·各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 第29页 |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现实分析 | 第29-31页 |
·银行信贷融资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主导地位 | 第31-34页 |
第四章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现状和难点 | 第34-42页 |
·通过银行调查分析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现状及问题 | 第34-38页 |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 第38-42页 |
·融资成本通常较高 | 第38-39页 |
·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严重 | 第39页 |
·自身实力相对弱小 | 第39页 |
·贷款硬约束的限制更为明显 | 第39-40页 |
·所有制歧视的影响 | 第40页 |
·金融改革和发展滞后 | 第40-42页 |
第五章 信贷支持的基础环节—银企关系建设 | 第42-52页 |
·银企关系理论综述 | 第42-45页 |
·银企交易的形成 | 第42-43页 |
·银企交易双方的各自地位 | 第43-44页 |
·银企交易的实现方式 | 第44页 |
·银企关系与银企关系制度 | 第44-45页 |
·建立新型银企关系的制度创新——主办银行制度 | 第45-46页 |
·主办银行制度历史及发展 | 第45-46页 |
·主办银行制度的评价 | 第46页 |
·主办银行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 第46-47页 |
·中小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最合适的主办银行 | 第47-52页 |
·中小金融机构作为主办银行的理论分析 | 第47-48页 |
·中小金融机构作为主办银行的现实分析 | 第48-50页 |
·中小金融机构做中小企业主办银行的模式构建 | 第50-52页 |
第六章 信贷支持的具体措施——中小企业信贷设计 | 第52-68页 |
·设计适合中小企业的贷款方案 | 第52-56页 |
·贷款品种设计 | 第52-53页 |
·贷款技术选择 | 第53-54页 |
·贷款投向选择 | 第54-55页 |
·贷款定价 | 第55-56页 |
·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分模型改进——以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例 | 第56-68页 |
·我国信用等级评价体系概述 | 第57页 |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等级评价体系简介与评析 | 第57-64页 |
·信用等级评分体系的修改建议 | 第64-67页 |
·构建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步骤 | 第67-68页 |
第七章 信贷支持的有力补充—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 第68-80页 |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相关建议 | 第69-75页 |
·信息不对称下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博弈分析 | 第69-70页 |
·信用担保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 第70-71页 |
·我国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现状 | 第71-72页 |
·一种新的探索——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集群下的信用互助机构 | 第72-75页 |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律体系的构建 | 第75-78页 |
·加强信息化建设,统一社会征信体系 | 第78-80页 |
结束语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