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听觉特性及语谱特性的语音增强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页 |
| ·语音增强的应用背景 | 第9页 |
| ·语音增强的研究历史 | 第9-10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改进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语音增强的基本原理及常用方法 | 第13-17页 |
| ·语音的特性及短时处理 | 第13-14页 |
| ·语音的特性 | 第13页 |
| ·语音的短时处理 | 第13-14页 |
| ·噪音的特性及分类 | 第14-15页 |
| ·带噪语音模型 | 第15-16页 |
| ·常用的语音增强方法 | 第16页 |
| ·小结 | 第16-17页 |
| 第三章 谱减法语音增强 | 第17-26页 |
| ·幅度谱减法 | 第17-18页 |
| ·功率谱减法 | 第18-21页 |
| ·谱减法语音增强的缺点及其改进形式 | 第21-25页 |
| ·谱减法的缺点 | 第21页 |
| ·谱减法的改进形式 | 第21-25页 |
| ·小结 | 第25-26页 |
| 第四章 基于听觉掩蔽效应的语音增强 | 第26-40页 |
| ·人的听觉系统 | 第26页 |
| ·听觉感知特性 | 第26-31页 |
| ·对频率的感知特性 | 第27页 |
| ·对响度的感知特性 | 第27-28页 |
| ·听觉掩蔽特性 | 第28-31页 |
| ·掩蔽阈值的计算 | 第31-35页 |
| ·减参数的调节 | 第35-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五章 基于听觉特性及语谱特性的语音增强 | 第40-52页 |
| ·语音的语谱特性 | 第40-41页 |
| ·由听觉掩蔽效应改进谱减参数的不足 | 第41-47页 |
| ·由功率谱得出的减参数的特性 | 第41-42页 |
| ·语音在敏感频段的特性 | 第42-43页 |
| ·由语音的语谱特性分析掩蔽效应应用于谱减法的不足 | 第43-44页 |
| ·定量分析时-频域中的语谱分布特性 | 第44-47页 |
| ·后验BARK 信噪比的计算 | 第47-48页 |
| ·一帧语音的后验信噪比计算公式 | 第47-48页 |
| ·后验Bark 信噪比的计算 | 第48页 |
| ·结合语音的语谱分布特性改进谱减参数 | 第48-50页 |
| ·基于语谱特性改进谱减法的系统实现 | 第50-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第六章 增强后语音质量的比较分析 | 第52-65页 |
| ·语音质量的客观评价 | 第52-57页 |
| ·信噪比 | 第53-54页 |
| ·分段信噪比 | 第54-56页 |
| ·敏感频段的Bark 信噪比 | 第56-57页 |
| ·语音质量的主观评价 | 第57-59页 |
| ·综合评价 | 第59-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 ·论文总结 | 第65页 |
| ·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