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府时期的文化政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导论 | 第11-16页 |
(一) 相关界定 | 第11-12页 |
1、北京政府时期 | 第11页 |
2、文化政策 | 第11-12页 |
3、学术 | 第12页 |
4、民间宗教 | 第12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三) 学术史综述 | 第13-15页 |
(四) 重点、难点、创新点 | 第15-16页 |
1、重点 | 第15页 |
2、难点 | 第15页 |
3、创新点 | 第15-16页 |
一、清末新政文化政策简短回顾 | 第16-22页 |
(一) 清末新政文化政策简述 | 第16-18页 |
(二) 借鉴、沿用清末新政时期的文化政策 | 第18-22页 |
二、北京政府时期的新闻出版政策 | 第22-44页 |
(一) 保障与约束——颁布新闻出版法规 | 第22-27页 |
1、出台新闻法规 | 第22-26页 |
2、规范与限制出版界 | 第26-27页 |
(二) 压制与利用新闻出版 | 第27-32页 |
1、压制异己言论 | 第28-30页 |
2、利用新闻出版的舆论影响 | 第30-32页 |
(三) 关注外报 | 第32-35页 |
1、加强控制 | 第32-33页 |
2、利用其舆论传播 | 第33-34页 |
3、控制无力 | 第34-35页 |
(四) 新闻出版政策的民主性与专制性 | 第35-40页 |
1、民主性 | 第36-40页 |
2、专制性 | 第40页 |
(五) 新闻出版政策对新闻出版的促进与阻碍 | 第40-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三、北京政府时期的学术政策 | 第44-66页 |
(一) 民国初建的学术概况 | 第44-45页 |
(二) 学术政策的内容 | 第45-56页 |
1、鼓励学术发展 | 第45-52页 |
2、培养学术人才 | 第52-55页 |
3、建立奖励机制 | 第55-56页 |
(三) 学术政策的特点 | 第56-61页 |
1、经费短缺 | 第56-57页 |
2、注重实用性 | 第57-59页 |
3、民间化趋向 | 第59-60页 |
4、政治控制性强 | 第60-61页 |
(四) 学术政策的影响 | 第61-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四、北京政府时期的文艺政策 | 第66-84页 |
(一) 寓禁于弛的文艺政策 | 第66-78页 |
1、文学 | 第66-73页 |
2、戏剧 | 第73-75页 |
3、审核电影 | 第75-77页 |
4、其他 | 第77-78页 |
(二) 文艺政策的影响 | 第78-83页 |
1、文学成果丰富 | 第79-80页 |
2、戏剧取得新发展 | 第80-81页 |
3、电影业繁荣 | 第81-82页 |
4、其他文艺形式的发展 | 第82-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五、北京政府时期的宗教政策 | 第84-108页 |
(一) 宗教管理的总原则——宗教信仰自由 | 第84-85页 |
(二) 宗教管理行为 | 第85-98页 |
1、汉传佛教和道教 | 第85-90页 |
2、藏传佛教 | 第90-92页 |
3、推崇儒教 | 第92-94页 |
4、重视基督教 | 第94-95页 |
5、伊斯兰教 | 第95-98页 |
6、扶植民间宗教 | 第98页 |
(三) 宗教政策的特点 | 第98-101页 |
1、以维护统治为根本 | 第98-99页 |
2、政策实施有效性欠佳 | 第99-100页 |
3、基督教管理的外交色彩 | 第100-101页 |
4、具有一定民主性 | 第101页 |
(四) 政府统治下的各宗教概况 | 第101-106页 |
1、佛、道教的发展 | 第102页 |
2、儒教的发展、创新 | 第102-103页 |
3、基督教蓬勃发展 | 第103-104页 |
4、伊斯兰教的发展 | 第104-105页 |
5、民间宗教昌盛 | 第105-106页 |
小结 | 第106-108页 |
六、文化政策的新旧冲突 | 第108-120页 |
(一) 出现新旧冲突的原因 | 第108-112页 |
1、信守不同文化价值观的社会人士的影响 | 第108-110页 |
2、信守不同文化价值观的政府人员的影响 | 第110-112页 |
(二) 文化政策的新旧冲突 | 第112-119页 |
1、具体政策的新旧冲突 | 第112-116页 |
2、政策实施中的新旧冲突 | 第116-119页 |
小结 | 第119-120页 |
结语 | 第120-124页 |
注释 | 第124-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3页 |
后记 | 第143-144页 |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