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嵌入式工业控制器的研究与实现
| 学位论文独创性说明 | 第1页 |
|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 第2-3页 |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嵌入式系统简介 | 第8页 |
| ·嵌入式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8-10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本文的任务和目标 | 第11-12页 |
| 2 嵌入式工业控制器硬件设计 | 第12-24页 |
| ·总体硬件设计 | 第12页 |
| ·ARM系列嵌入式处理器 | 第12-15页 |
| ·ARM体系结构 | 第13页 |
| ·ARM处理器模式 | 第13-14页 |
| ·ARM异常中断 | 第14-15页 |
| ·AT91M40800微处理器 | 第15-16页 |
| ·系统硬件模块设计 | 第16-23页 |
| ·存储器扩展电路 | 第16页 |
| ·CPU监控电路 | 第16-17页 |
| ·模拟量采样通道 | 第17-19页 |
| ·D/A输出电路 | 第19-20页 |
| ·网络通信电路 | 第20-21页 |
| ·电平转换电路 | 第21-22页 |
| ·人机界面接口 | 第22-23页 |
| ·CPLD控制电路 | 第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3 μC/OS-Ⅱ分析与改进 | 第24-32页 |
| ·μC/OS-Ⅱ内核分析 | 第24-28页 |
| ·μC/OS-Ⅱ的任务管理 | 第24-25页 |
| ·任务的状态 | 第25-26页 |
| ·任务调度 | 第26-27页 |
| ·μC/OS-Ⅱ任务间的通讯与同步 | 第27-28页 |
| ·μC/OS-Ⅱ的改进 | 第28-31页 |
| ·改进μC/OS-Ⅱ的中断退出 | 第28-30页 |
| ·系统时钟中断的改进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4 μC/OS-Ⅱ在AT91M40800的移植 | 第32-40页 |
| ·移植μC/OS-Ⅱ所要满足的条件 | 第32页 |
| ·μC/OS-Ⅱ在AT91M40800上的移植 | 第32-39页 |
| ·OS_CPU.H文件 | 第32-33页 |
| ·OS_CPU_C.C文件 | 第33-35页 |
| ·OS_CPU_A.S文件 | 第35-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5 嵌入式TCP/IP协议栈实现 | 第40-51页 |
| ·TCP/IP协议栈 | 第40-41页 |
| ·嵌入式TCP/IP协议栈 | 第41-42页 |
| ·LWIP在μC/OS-Ⅱ上的移植 | 第42-47页 |
| ·与CPU和编译器相关的INCLUDE文件 | 第42-43页 |
| ·操作系统相关的函数的修改 | 第43-47页 |
| ·LWIP网络设备驱动程序 | 第47-50页 |
| ·RTL8019AS以太网控制器内部结构 | 第47-48页 |
| ·网卡初始化程序 | 第48页 |
| ·数据发送程序 | 第48-49页 |
| ·数据接收模块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6 创建库函数及系统功能测试 | 第51-60页 |
| ·创建库函数 | 第51-56页 |
| ·LCD显示模块 | 第51-53页 |
| ·A/D接口函数 | 第53-54页 |
| ·D/A接口函数 | 第54-55页 |
| ·I/O接口函数 | 第55-56页 |
| ·系统功能测试 | 第56-59页 |
| ·移植代码测试 | 第56页 |
| ·多任务运行测试 | 第56-58页 |
| ·网络功能测试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7 总结 | 第60-62页 |
| ·本文所作的工作 | 第60页 |
| ·今后的工作建议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附录 | 第65-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