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豆科牧草论文

百脉根侧生器官边界形成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1第1-6页
英文摘要1第6-8页
中文摘要2第8-9页
英文摘要2第9-10页
综述部分 高等植物叶形态发育的研究进展第10-43页
 1. 单叶发育的研究进展第12-20页
   ·叶原基奠基细胞的招募第13-14页
   ·叶原基极性的建立第14-16页
   ·叶形态与其它因子的关系第16-20页
 2. 复叶发育的研究进展第20-26页
   ·KNOX 基因与复叶发育的关系第20-23页
   ·ARP 基因与复叶发育的关系第23-24页
   ·豆科复叶发育的特点第24-26页
 3. 植物侧生器官边界形成的研究进展第26-35页
   ·侧生器官边界基因的研究进展第27-29页
   ·侧生器官边界基因的调控机制第29-32页
   ·侧生器官边界基因的结构特点第32-35页
 结论及展望第35-37页
 参考文献第37-43页
实验部分I 百脉根侧生器官边界形成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第43-108页
 1. 绪言第43-4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6-60页
 3. 实验结果第60-102页
   ·百脉根fu11 突变体的功能分析第60-91页
     ·突变体fu11 的遗传分析第60页
     ·突变体fu11 的等位性检测第60-61页
     ·突变体fu11 的表型分析第61-66页
     ·野生型和突变体fu11 复叶发育研究第66-71页
     ·突变体fu11 的基因定位及克隆第71-77页
     ·LjCUC1 基因的结构分析及同源性分析第77-83页
     ·LjCUC1 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第83-85页
     ·双突变体fu11 uml 的表型分析第85-87页
     ·突变体fu11 的互补实验第87-88页
   结论第88-91页
   ·百脉根突变体uml 的功能分析第91-102页
     ·突变体uml 的遗传分析第91页
     ·突变体uml 的表型分析第91-93页
     ·突变体uml 的基因定位及克隆第93-96页
     ·LjPIN1 的基因结构及同源性分析第96-99页
     ·LjPIN1 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第99-101页
   结论第101-102页
 4 讨论第102-107页
   ·百脉根复叶发育模式第102-103页
   ·侧生器官边界的生物学意义第103页
   ·百脉根复叶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第103-105页
   ·LjCUC1 控制着小叶间的边界形成第105-106页
   ·LjPIN1 广泛控制着侧生器官的边界形成第106-107页
 结论第107-108页
实验部分II 百脉根wp51 突变体的初步研究第108-121页
 1. 绪言第108-11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10-111页
 3. 实验结果第111-116页
 4. 讨论第116-117页
 结论及展望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1页
附录第121-126页
致谢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电控缸内直喷LPG发动机喷射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混合驱动机器的跟踪控制和原理性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