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6页 |
本文专业名词缩写符号 | 第16-22页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22-25页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第25-44页 |
1.肉质性状的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 | 第25-31页 |
·肉质性状的形成原理 | 第25-28页 |
·几种常见劣质猪肉及其肉质特征 | 第28-29页 |
·营养因素对肉质性状的影响 | 第29-31页 |
·能量对肉质的影响 | 第29-30页 |
·蛋白质与氨基酸对肉质的影响 | 第30页 |
·矿物质对肉质的影响 | 第30页 |
·维生素对肉质的影响 | 第30-31页 |
2.AMPK对机体糖代谢的调节作用 | 第31-36页 |
·AMPK的结构 | 第31-32页 |
·AMPK的活性调节 | 第32-34页 |
·AMPK对机体糖代谢的调节作用 | 第34-36页 |
·促进葡萄糖的吸收 | 第34-35页 |
·对糖原的调节作用 | 第35页 |
·调节糖酵解 | 第35-36页 |
3 PRKAG3基因研究进展 | 第36-44页 |
·PRKAG3基因的发现与定位 | 第36-37页 |
·PRKAG3结构与活性调节 | 第37-40页 |
·PRKAG3结构 | 第38-39页 |
·PRKAG3基因活性调节 | 第39-40页 |
·PRKAG3在骨骼肌中特异性表达 | 第40-41页 |
·PRKAG3对营养代谢的调节作用 | 第41-42页 |
·对糖代谢的影响 | 第41页 |
·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 第41-42页 |
·PRKAG3基因对肉质的影响 | 第42-43页 |
·PRKAG3基因的R200Q突变(RN-突变位点)对肉质的影响 | 第42页 |
·RKAG3基因的T30N、G52S和I199V突变对肉质的影响 | 第42-43页 |
·影响PRKAG3基因表达的因素 | 第43-44页 |
第三部分 试验研究 | 第44-107页 |
试验一 PRKAG3在组织器官中的特异性表达研究 | 第44-53页 |
1 试验目的 | 第44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4-49页 |
·试验设计 | 第44页 |
·试验日粮 | 第44-45页 |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第45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45页 |
·试剂和器皿的前处理 | 第45页 |
·常规溶液和试剂配制 | 第45-46页 |
·各组织总RNA的提取 | 第46-47页 |
·RT-PCR反应 | 第47-49页 |
·统计分析 | 第4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9-50页 |
·组织总RNA样品的完整性与纯度检测 | 第49页 |
·PRKAG3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差异 | 第49-50页 |
4 讨论 | 第50-53页 |
试验二 PRKAG3基因在不同品种猪和不同发育阶段骨骼肌中的表达差异及与肉质的关系 | 第53-82页 |
1 试验目的 | 第5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3-59页 |
·试验设计 | 第53页 |
·试验日粮 | 第53页 |
·猪舍消毒 | 第53页 |
·饲养管理 | 第53-54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54-55页 |
·活体取样测GP | 第54页 |
·总RNA取样 | 第54-55页 |
·胴体取样测化学组成、肉质性状 | 第55页 |
·血清取样 | 第55页 |
·肝脏样品采集 | 第55页 |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55-58页 |
·统计分析 | 第58-5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9-72页 |
·试验各阶段猪屠宰时的体重情况 | 第59页 |
·两品种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肉质与化学组成差异比较 | 第59-60页 |
·汉普夏猪和长撒猪血液及肌肉生化指标和pH值比较 | 第60-62页 |
·肌糖原含量和GP与肉质的相关性分析 | 第62-67页 |
·两品种猪PRKAG3在不同发育时期骨骼肌中的表达量差异 | 第67-70页 |
·PGKAG3GP表达量与肉质的相关性分析 | 第70-72页 |
4 讨论 | 第72-82页 |
·两品种猪胴体品质、肉质与化学组成差异及可能原因 | 第72-73页 |
·汉普夏猪和长撒猪血液及肌肉生化指标比较及与肉质的关系 | 第73-75页 |
·猪肌糖原含量与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肉质的关系 | 第75-76页 |
·GP与肉质的相关性分析 | 第76-78页 |
·两品种猪PRKAG3在不同发育时期骨骼肌中的表达量差异 | 第78-79页 |
·PGKAG3GP表达量与肉质的相关性分析 | 第79-82页 |
试验三 激活PRKAG3基因表达对骨骼肌糖代谢的调节作用 | 第82-98页 |
1 试验目的 | 第8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82-86页 |
·试验材料 | 第82页 |
·试验设讨与试验动物 | 第82页 |
·试验日粮 | 第82-83页 |
·饲养管理 | 第83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83页 |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83-86页 |
·统计分析 | 第8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86-90页 |
·活化AMPK和PRKAG3表达量模型的建立 | 第86-87页 |
·激活模型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87页 |
·激活模型对血液及肌肉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87-88页 |
·激活模型对糖原合成酶、糖原磷酸化酶基因表达及LDH的影响 | 第88-89页 |
·激活模型对GLUT4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89页 |
·PRKAG3表达量与AMPK活性、肌糖原、肌乳酸等的相关性分析 | 第89-90页 |
4 讨论 | 第90-98页 |
·metformin添加量的确定以及激活AMPK及PRKAG3表达模型的建立 | 第90页 |
·metformin激活AMPK及PRKAG3表达的效果与机理 | 第90-92页 |
·激活模型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92-93页 |
·激活模型对血糖、血乳酸、肌乳酸和肌糖原含量的影响 | 第93-94页 |
·激活模型对糖原合成酶、糖原磷酸化酶基因表达及LDH的影响 | 第94-95页 |
·激活模型对GLUT4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 第95页 |
·PRKAG3基因影响肉质机理初探 | 第95-98页 |
试验四 营养水平对PRKAG3基因表达量及其对肉质的影响 | 第98-107页 |
1 试验目的 | 第9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98-99页 |
·试验设计 | 第98页 |
·试验日粮 | 第98页 |
·饲养管理 | 第98页 |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98-99页 |
·统计分析 | 第9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99-103页 |
·不同营养水平条件下猪肉质的差异 | 第99-100页 |
·不同营养水平条件下PRKAG3基因表达量的差异 | 第100-102页 |
·PRKAG3基因表达量与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102-103页 |
4 讨论 | 第103-107页 |
·不同营养水平条件下猪肉质的差异 | 第103-104页 |
·不同营养水平条件下PRKAG3基因表达量的差异 | 第104-105页 |
·PRKAG3基因表达量与肉质的相关性达量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第四部分 论文总体结论 | 第107-110页 |
1 全文总体结论 | 第107-108页 |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08-109页 |
3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附录 | 第121-13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完成的论文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