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 ·当前填充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情况 | 第11-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结构抗震性能非线性分析方法 | 第14页 |
| ·Pushover分析方法 | 第14页 |
| ·增量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 第14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计算模型 | 第16-23页 |
| ·引言 | 第16页 |
| ·填充墙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有利影响 | 第16-17页 |
| ·填充墙对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 | 第16-17页 |
| ·填充墙对结构变形能力的影响 | 第17页 |
| ·填充墙对结构耗能的影响 | 第17页 |
| ·填充墙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不利影响 | 第17-18页 |
| ·填充墙对结构刚度的影响 | 第17-18页 |
| ·填充墙对结构的约束效应 | 第18页 |
| ·填充墙框架的破坏模式 | 第18-19页 |
| ·填充墙简化模型 | 第19-21页 |
| ·层模型 | 第19页 |
| ·墙、框并联模型 | 第19页 |
| ·等效平面框架模型 | 第19-20页 |
| ·等效斜撑模型 | 第20-21页 |
| ·填充墙有限元模型 | 第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PUSHOVER分析 | 第23-43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PUSHOVER分析方法 | 第23-25页 |
| ·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假定 | 第23页 |
| ·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方法 | 第23-25页 |
| ·PUSHOVER分析方法的侧向荷载分布 | 第25-28页 |
| ·侧向荷载模式的重要性 | 第25-26页 |
| ·常见的侧向力分布模式 | 第26-27页 |
| ·适应性侧向力分布模式 | 第27-28页 |
| ·PUSHOVER分析方法的目标位移 | 第28-32页 |
| ·目标位移的计算 | 第28-29页 |
| ·常见目标位移计算方法 | 第29-32页 |
| ·PUSHOVER分析方法的步骤 | 第32页 |
| ·我国规范的加速度反应谱 | 第32-34页 |
| ·填充墙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 第34-42页 |
| ·模型的基本信息 | 第34-35页 |
| ·等效斜撑截面尺寸及本构关系 | 第35-37页 |
| ·算例分析 | 第37-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基于震害的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 第43-56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填充墙的主要破坏形式 | 第43-46页 |
| ·沿高度不均匀布置填充墙造成结构薄弱层破坏 | 第43-44页 |
| ·填充墙沿平面布置产生的结构扭转效应 | 第44页 |
| ·不恰当的填充墙布置所造成的短柱破坏 | 第44-45页 |
| ·填充墙体的破坏 | 第45-46页 |
| ·结构抗倒塌能力研究 | 第46-49页 |
| ·研究背景 | 第46页 |
| ·研究情况 | 第46-47页 |
| ·结构抗倒塌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 第47-49页 |
| ·算例一分析 | 第49-52页 |
| ·基本信息 | 第49页 |
| ·抗震性能判断指标I_s的计算 | 第49-50页 |
| ·震害现象 | 第50-51页 |
| ·平均抗剪强度与墙率之间的关系 | 第51-52页 |
| ·算例二分析 | 第52-54页 |
| ·基本信息 | 第52页 |
| ·抗震性能判断指标I_s的计算 | 第52页 |
| ·震害现象 | 第52-53页 |
| ·平均抗剪强度与墙率之间的关系 | 第53-54页 |
| ·同一个抗震性能判断指标下的平均抗剪强度与墙率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展望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