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 略 语 | 第1-5页 |
| 摘 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6页 |
| ·植物抗旱性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 ·抗旱性的类型 | 第9-10页 |
| ·水稻形态、生理性状与抗旱性 | 第10-13页 |
| ·数量性状(QTL)定位 | 第13-23页 |
| ·数量性状基因座理论 | 第14页 |
| ·QTL 定位的主要步骤 | 第14-18页 |
| ·QTL 动态分析 | 第18-19页 |
| ·影响 QTL 定位精确度的因素 | 第19-20页 |
| ·根系性状 QTL 定位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 ·QTL 的精细定位及 QTL 克隆 | 第23-24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水、旱稻重组自交系根系发育规律及相关分析 | 第26-3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 ·试验材料及种植 | 第26页 |
| ·性状测量方法 | 第26-27页 |
| ·数据分析 | 第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 ·RIL 群体及亲本、根系性状的表型值 | 第27页 |
| ·根系发育趋势分析 | 第27-29页 |
| ·两年五个时期各根系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 第29-30页 |
| ·小结和讨论 | 第30-32页 |
| ·根系性状大多由数量性状位点控制,易受环境的影响 | 第30-31页 |
| ·根系性状受环境影响强烈 | 第31页 |
| ·根系生长在灌浆期前基本完成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水、旱稻 RIL 根系性状的动态 QTL 定位及遗传模式 | 第32-5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 ·植物材料 | 第32-33页 |
| ·种植方法 | 第33页 |
| ·数据测量 | 第33页 |
| ·SSR 分析 | 第33页 |
| ·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33-34页 |
| ·数据分析 | 第3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 ·5个不同发育时期根基粗的动态QTL 定位 | 第34-35页 |
| ·5个不同发育时期根数的动态QTL 定位 | 第35页 |
| ·5个不同发育时期根长的动态QTL 定位 | 第35-36页 |
| ·5个不同发育时期根鲜重的动态QTL 定位 | 第36-37页 |
| ·5个不同发育时期根干重的动态QTL 定位 | 第37页 |
| ·5个不同发育时期根体积的动态QTL 定位 | 第37-38页 |
| ·讨论 | 第38-50页 |
| ·水旱稻根系性状的遗传发育模式 | 第38-39页 |
| ·上位性作用 | 第39-40页 |
| ·根系性状QTL 的多效性与分布的集中性 | 第40页 |
| ·QTL 表达受环境水分条件的影响 | 第40-50页 |
| 第四章 水、旱稻根系活力的 QTL 定位 | 第50-55页 |
| 4.I 材料和方法 | 第50-51页 |
| ·试验材料 | 第50页 |
| ·测量方法 | 第50-51页 |
| ·数据分析和QTL 定位 | 第5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2页 |
| ·根系活力在RIL 群体及亲本中的表现 | 第51页 |
| ·QTL 定位结果 | 第51-52页 |
| ·小结和讨论 | 第52-55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 附录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