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引言 | 第1-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ASON 及其信令系统 | 第10-15页 |
| ·ASON 系统概述 | 第10-13页 |
| ·ASON 信令系统 | 第13-15页 |
| ·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基于流量工程的IP/ASON 信令优化策略 | 第17-29页 |
| ·流量工程问题的设计原则 | 第17-19页 |
| ·IP/ASON 网络中的流量工程模型 | 第19-22页 |
| ·层叠模型和对等模型 | 第19-20页 |
| ·论文采用的网络模型中的流量工程问题 | 第20-22页 |
| ·优化模型描述 | 第22-24页 |
| ·IP 业务描述 | 第22页 |
| ·IP 客户层说明 | 第22页 |
| ·光服务层说明 | 第22-23页 |
| ·系统流程图 | 第23-24页 |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24-28页 |
| ·仿真实验 | 第24-26页 |
| ·分析 | 第26-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ASON 分级子网恢复机制的研究 | 第29-41页 |
| ·分级子网恢复机制 | 第29-32页 |
| ·路由功能 | 第31页 |
| ·信令功能 | 第31-32页 |
| ·分级子网恢复流程 | 第32-35页 |
| ·F1 故障 | 第34-35页 |
| ·F2 故障 | 第35页 |
| ·F3 和F4 故障 | 第35页 |
| ·恢复时间的计算 | 第35-36页 |
| ·仿真计算与分析 | 第36-39页 |
| ·计算结果 | 第36-39页 |
| ·分析 | 第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4章 不同路由算法下的恢复信令过程优化设计 | 第41-58页 |
| ·三种路由算法 | 第41-43页 |
| ·分层路由 | 第41-42页 |
| ·源路由和逐跳路由 | 第42-43页 |
| ·恢复过程的优化设计 | 第43-45页 |
| ·设计原则 | 第43页 |
| ·回朔 | 第43-44页 |
| ·恢复相关概念 | 第44-45页 |
| ·控制平面组件交互过程的研究 | 第45-56页 |
| ·控制平面组件 | 第45-46页 |
| ·组件交互过程的设计 | 第46页 |
| ·组件交互过程一 | 第46-50页 |
| ·组件交互过程二 | 第50-54页 |
| ·组件交互过程三 | 第54-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第5章 信令系统的研制 | 第58-83页 |
| ·信令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 第58-71页 |
| ·连接和呼叫 | 第58-59页 |
| ·信令接口 | 第59页 |
| ·保护和恢复 | 第59-60页 |
| ·信令和路由 | 第60页 |
| ·交换连接和软永久连接 | 第60-62页 |
| ·节点结构和接口设计 | 第62-63页 |
| ·状态转移图 | 第63-70页 |
| ·数据库的设计 | 第70-71页 |
| ·系统实现 | 第71页 |
| ·实验平台简介 | 第71-73页 |
| ·性能测试 | 第73-81页 |
| ·测试内容 | 第73-74页 |
| ·测试方法 | 第74-76页 |
| ·信号源的设计 | 第76页 |
| ·实验举例 | 第76-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 结论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 致谢 | 第88页 |
| 声明 | 第88-89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