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8页 |
一、外资银行对所在国的影响和监管的必要性 | 第8-12页 |
(一) 外资银行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 第8-10页 |
1、引进外资银行的积极作用 | 第9页 |
2、引进外资银行带来的消极影响 | 第9-10页 |
(二) 加强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必要性 | 第10-12页 |
1、法理角度谈监管必要性 | 第10-11页 |
2、结合我国现行情况来改善和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 第11页 |
3、结合国际银行业监管的实践来保障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 第11-12页 |
二、发达国家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 第12-21页 |
(一) 发达国家外资银行监管的概述 | 第12-14页 |
1、开业管理 | 第12-13页 |
2、资产管理 | 第13页 |
3、经营限制 | 第13-14页 |
(二) 新加坡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 第14-15页 |
1、开业管理 | 第14页 |
2、所有权管理 | 第14页 |
3、业务经营管理 | 第14-15页 |
4、资产风险管理 | 第15页 |
(三) 美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 第15-19页 |
1、开业管制 | 第16-17页 |
2、所有权管理 | 第17页 |
3、业务经营管理 | 第17-18页 |
4、资产风险管理。 | 第18-19页 |
(四) 德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 第19-21页 |
1、开业管理 | 第19-20页 |
2、开业条件 | 第20页 |
3、业务经营管理 | 第20页 |
4、资产风险管理 | 第20-21页 |
三、巴塞尔协议及新资本协议对外资银行监管的精神原则及要求 | 第21-29页 |
(一) 巴塞尔协议的原则及要求 | 第21-24页 |
1.资本充足原则 | 第22-23页 |
2.银行风险管理原则 | 第23页 |
3.跨国银行监管国际合作原则 | 第23-24页 |
4.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 | 第24页 |
(二) 新资本协议的变化及其进步性 | 第24-26页 |
1、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The First Pillar——Minimum Capital requirements) | 第24-25页 |
2、第二支柱——外部监管评估(The Second Pillar——Supervisory Review Process) | 第25-26页 |
3、第三支柱——市场约束(The Third Pillar——Market Discipline) | 第26页 |
(三) 新资本协议带给我们的启示及我国实施的必要性 | 第26-29页 |
1、新资本协议必然将取代旧资本协议 | 第26-27页 |
2、实施新资本协议是我国银行业的必要选择 | 第27-28页 |
3、实施新资本协议是我国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 第28-29页 |
四、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法律的不足与改进 | 第29-40页 |
(一) 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法律的不足之处 | 第29-33页 |
1、立法层次低,监管法规缺位 | 第29-30页 |
2、立法原则不明确,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 | 第30-31页 |
3、监管主体不完善 | 第31-32页 |
4、与WTO和巴塞尔委员会的相关要求有差距 | 第32-33页 |
(二) 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法律的改进建议 | 第33-40页 |
1、关于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监管 | 第33页 |
2、关于外资银行的业务运作及风险管理 | 第33-35页 |
3、完善外资银行市场退出监管机制 | 第35-36页 |
4、建立外资银行行业公会 | 第36页 |
5、明确金融监管者的职责和权限,完善监管程序 | 第36页 |
6、制定专门的《外资银行法》,健全监管法律体系 | 第36-37页 |
7、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加强监管 | 第37-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资料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