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1页 |
1.1 引言 | 第6-8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8-10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技术扩散与溢出的含义 | 第11-18页 |
2.1 技术和技术进步 | 第11-13页 |
2.2 技术创新 | 第13-14页 |
2.3 技术扩散和技术溢出 | 第14-16页 |
2.4 四者之间的关系 | 第16-18页 |
第三章 福建省工业主要产业的选取 | 第18-26页 |
3.1 产业科技竞争力内涵 | 第18-19页 |
3.2 指标选取的原则与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9-21页 |
3.3 产业科技竞争力综合评价 | 第21-24页 |
3.3.1 主成分分析 | 第21-23页 |
3.3.2 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 第23-24页 |
3.4 结论 | 第24-26页 |
第四章 福建省工业主要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26-35页 |
4.1 生产函数估计 | 第26-28页 |
4.2 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 | 第28-33页 |
4.2.1 产品内含型技术 | 第28-30页 |
4.2.2 资本内含型技术 | 第30-33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第五章 产业技术吸收能力研究 | 第35-39页 |
5.1 R&D资金投入相对较少,支出结构不合理 | 第36页 |
5.2 产业技术吸收能力的人力资本障碍 | 第36-37页 |
5.3 产业原有技术水平不高的现状 | 第37-38页 |
5.4 产业集群不明显,不具规模 | 第38-39页 |
第六章 推进福建省技术进步及经济发展的思考 | 第39-44页 |
6.1 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 | 第39-40页 |
6.2 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完善政府引导机制 | 第40页 |
6.3 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加快工业化进程 | 第40-41页 |
6.4 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外部技术的扩散溢出 | 第41页 |
6.5 落实和完善各项有利于技术能力提高的政策 | 第41-42页 |
6.6 推行模仿创新模式,逐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第42-44页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录一 福建省工业主要产业2002年科技竞争力指标列表 | 第48-49页 |
附录二 福建省工业1995—2002年产业部门指标统计数据 | 第49-55页 |
个人简历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