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35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PZT压电陶瓷 | 第15-18页 |
·钙钛矿结构特征 | 第15-16页 |
·钛酸铅晶体结构 | 第16-17页 |
·PbZrO_3晶体结构 | 第17页 |
·锆钛酸铅(PZT)结构特点 | 第17-18页 |
·压电陶瓷的主要性能参数 | 第18-20页 |
·机械品质因数 | 第18-19页 |
·机电耦合系数 | 第19页 |
·压电常数 | 第19页 |
·介电常数 | 第19-20页 |
·介质损耗 | 第20页 |
·锆钛酸铅(PZT)超细粉体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 第20-28页 |
·固相法 | 第21-23页 |
·液相法 | 第23-26页 |
·复合法 | 第26-28页 |
·锆钛酸铅(PZT)的掺杂改性研究 | 第28-30页 |
·掺杂对锆钛酸铅(PZT)电性能的影响 | 第28-29页 |
·掺杂对锆钛酸铅(PZT)烧结性能的影响 | 第29-30页 |
·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30-35页 |
·研究体系的选择 | 第30页 |
·粉体合成方法的确定 | 第30-32页 |
·原料试剂的优化 | 第32页 |
·掺杂改性研究 | 第32-35页 |
第2章 纯相PZT纳米晶粉体溶胶-水热合成 | 第35-68页 |
·引言 | 第35页 |
·实验 | 第35-38页 |
·主要原料试剂 | 第35-36页 |
·主要仪器 | 第36-37页 |
·实验过程 | 第37-38页 |
·测试 | 第38-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66页 |
·成分的选择 | 第39-40页 |
·原料试剂的选择 | 第40-41页 |
·XRD分析 | 第41-48页 |
·FT-IR分析 | 第48-54页 |
·SEM分析 | 第54-58页 |
·DSC/TGA分析 | 第58-60页 |
·PZT水热合成反应机理 | 第60-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3章 PZT纳米晶粉体的烧结及压电性能 | 第68-80页 |
·引言 | 第68页 |
·实验 | 第68-79页 |
·原料 | 第68-69页 |
·主要仪器 | 第69页 |
·实验过程 | 第69-70页 |
·性能测试及表征 | 第70-7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1-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4章 稀土掺杂对PZT陶瓷烧结、物理及压电性能的影响 | 第80-96页 |
·引言 | 第80页 |
·实验过程 | 第80-82页 |
·原料 | 第80页 |
·实验 | 第80-82页 |
·测试及表征 | 第82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82-95页 |
·La~(3+)掺杂对PZT物理、晶化性能及形貌的影响 | 第82-87页 |
·La~(3+)掺杂对PZT介电和压电性能的影响 | 第87-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5章 碳纳米管掺杂对PZT陶瓷烧结、物理及压电性能的影响 | 第96-108页 |
·引言 | 第96-97页 |
·实验 | 第97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97-107页 |
·CNTs掺杂对PZT物理、晶化性能及形貌的影响 | 第97-100页 |
·CNTs掺杂对PZT陶瓷介电和压电性能的影响 | 第100-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6章 γ′-Fe_4N纳米粒子合成及其掺杂对PZT陶瓷烧结、物理及压电性能的影响 | 第108-128页 |
·引言 | 第108-109页 |
·合成系统与反应过程 | 第109页 |
·合成系统 | 第109页 |
·反应过程 | 第109页 |
·合成参数的确定 | 第109-112页 |
·原料预处理参数确定 | 第109-110页 |
·合成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110-112页 |
·粒子成核与相转移反应模型 | 第112-113页 |
·成核后期粒子的生长与凝并机制 | 第112-113页 |
·相转移过程及二次生长 | 第113页 |
·相转移前后粒子性能表征 | 第113-115页 |
·γ′-Fe_4N掺杂对PZT陶瓷烧结、物理及压电性能的影响 | 第115-126页 |
·实验 | 第115-116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116-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结论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4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47-149页 |
致谢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