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6-10页 |
·论文的写作背景及意义 | 第6-7页 |
·论文的写作背景 | 第6-7页 |
·论文的写作意义 | 第7页 |
·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评价 | 第7-8页 |
·论文的总体写作思路与主要工作 | 第8-10页 |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及其指标体系理论综述 | 第10-19页 |
·可持续发展观及其理论基础是指标体系研究的思想依托 | 第10-14页 |
·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 | 第10-11页 |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原则 | 第11-13页 |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 第13-14页 |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原则与特征 | 第14-15页 |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意义与作用 | 第14页 |
·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14页 |
·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特征 | 第14-15页 |
·国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评述 | 第15-16页 |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 第15-16页 |
·世界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 第16页 |
·英国政府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 第16页 |
·美国政府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 第16页 |
·国内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评述 | 第16-19页 |
·郝晓辉在《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探》中提出的指标体系 | 第17页 |
·张世秋在《可持续发展论》中指出的指标体系 | 第17页 |
·朱启贵在《可持续发展评枯》中提出的指标体系 | 第17页 |
·统计科学研究所与相关课题组提出的指标体系 | 第17-18页 |
·对国内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简评 | 第18-19页 |
第三章 保定市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9-27页 |
·保定市概况 | 第19-20页 |
·历史沿革 | 第19页 |
·自然概况 | 第19-20页 |
·保定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现状 | 第20-24页 |
·经济子系统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资源环境子系统发展现状 | 第21-23页 |
·社会子系统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保定市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 第24-27页 |
第四章 保定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 | 第27-33页 |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第27-31页 |
·构建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 第27-28页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28页 |
·计算权重向量 | 第28-31页 |
·三角模糊权的确定 | 第31-32页 |
·熵权的确定 | 第32页 |
·确定组合权 | 第32-33页 |
第五章 保定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 | 第33-36页 |
·各指标分数的确定 | 第33页 |
·时间序列确定最大最小值法 | 第33页 |
·专家群确定理想值和最劣值法 | 第33页 |
·保定市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证分析 | 第33-35页 |
·对保定市可持续发展情况的评价 | 第35-3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