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中文) | 第1-3页 |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3-8页 |
| 第1章 导言 | 第8-13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 ·目的 | 第8页 |
| ·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9-10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0页 |
| ·研究思路、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创新点 | 第12-13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12-13页 |
| 第2章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概述 | 第13-32页 |
| ·跨国公司概述 | 第13-21页 |
| ·跨国公司的定义、特点 | 第13-15页 |
| ·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 第15-21页 |
| ·对外直接投资的萌芽(1914年以前 | 第15-16页 |
| ·对外直接投资的停滞(1914—1945) | 第16页 |
| ·对外直接投资的恢复增长(1945—1980) | 第16-18页 |
| ·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波动发展(1980—至今) | 第18-21页 |
|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 第21-32页 |
| ·关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第21-26页 |
| ·垄断优势理论 | 第21-22页 |
| ·内部化理论 | 第22-23页 |
| ·区位理论 | 第23-24页 |
|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 第24页 |
| ·投资发展阶段论 | 第24-25页 |
|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 第25-26页 |
| ·关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第26-28页 |
| ·小规模技术理论 | 第26页 |
| ·本地化技术变革理论 | 第26-27页 |
| ·国家利益优先取得论 | 第27-28页 |
| ·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 第28页 |
|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 第28-32页 |
| ·第一阶段(1979—1985) | 第29页 |
| ·第二阶段(1986—1990) | 第29-30页 |
| ·第三阶段(1991—1996) | 第30-31页 |
| ·第四阶段(1997—至今) | 第31-32页 |
| 第3章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内容与特点 | 第32-40页 |
| ·内容 | 第32-36页 |
| ·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类型 | 第32-33页 |
| ·国际战略联盟 | 第33-36页 |
| ·方式 | 第36-40页 |
| ·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 | 第36-37页 |
| ·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比较 | 第37页 |
| ·选择进入方式时要考虑的因素 | 第37-40页 |
| 第4章 中国与发达国家以及发达国家之间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比较分析 | 第40-65页 |
| ·美、欧、日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比较分析 | 第40-57页 |
| ·投资规模比较 | 第41-43页 |
| ·投资地区比较 | 第43-48页 |
| ·股权参与的方式与投资方式的比较 | 第48-52页 |
| ·投资产业比较 | 第52-55页 |
| ·国际投资战略联盟比较 | 第55-57页 |
|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比较分析 | 第57-65页 |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 第57-60页 |
| ·对外直接投资主体 | 第57-58页 |
| ·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 | 第58-59页 |
| ·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 | 第59-60页 |
| ·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 | 第60页 |
| ·中国跨国公司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比较分析 | 第60-65页 |
| ·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比较 | 第60-61页 |
| ·投资主体比较 | 第61-62页 |
| ·投资规模比较 | 第62-63页 |
| ·投资方式比较 | 第63-65页 |
| 第5章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对中国跨国企业投资战略的借鉴与启示 | 第65-73页 |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规划 | 第65-66页 |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内涵 | 第65页 |
| ·中国直接投资的战略原则 | 第65-66页 |
|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对中国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启示 | 第66-73页 |
| ·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SWOT分析 | 第66-68页 |
| ·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目标选择 | 第68-69页 |
| ·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战略规划 | 第69-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