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L变换改进算法的车牌自动识别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 | 第8-9页 |
| ·车牌自动识别系统 | 第9-11页 |
| ·车牌自动识别系统构成 | 第9-11页 |
| ·车牌自动识别系统的应用 | 第11页 |
| ·车牌自动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本文内容介绍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基于彩色特征的车牌区域提取 | 第13-23页 |
| ·引言 | 第13页 |
| ·数字图象的获取及其数字表征 | 第13-15页 |
| ·数字图象获取 | 第13页 |
| ·数字图象的矩阵和向量表示 | 第13-14页 |
| ·数字图象类型和格式 | 第14-15页 |
| ·中国车牌特征 | 第15页 |
| ·颜色空间模型 | 第15-19页 |
| ·颜色的表征和定量描述 | 第15-16页 |
| ·CIE标准色度学系统 | 第16-17页 |
| ·颜色空间及其转换 | 第17-19页 |
| ·基于HSI颜色空间的车牌区域提取 | 第19-21页 |
| ·颜色聚类 | 第19-20页 |
| ·颜色归类 | 第20页 |
| ·车牌区域提取 | 第20-21页 |
| ·车牌区域提取实例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车牌图象预处理 | 第23-32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车牌图象二值化 | 第23-26页 |
| ·Otsu二值化法 | 第23-24页 |
| ·Bernsen算法 | 第24-25页 |
| ·针对车牌图象的二值化算法 | 第25页 |
| ·车牌图象二值化结果 | 第25-26页 |
| ·基于形态学的车牌图象滤波 | 第26-28页 |
| ·数学形态学简介 | 第26页 |
| ·形态学滤波 | 第26-28页 |
| ·车牌图象滤波结果 | 第28页 |
| ·倾斜车牌图象的校正 | 第28-30页 |
| ·倾斜角度的检测 | 第28-29页 |
| ·校正倾斜车牌图象 | 第29-30页 |
| ·车牌图象归一化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车牌字符分割 | 第32-37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字符分割概述 | 第32页 |
| ·基于标志法的字符分割 | 第32-33页 |
| ·投影法分割字符 | 第33-34页 |
| ·断裂、粘连字符的处理 | 第34-35页 |
| ·车牌字符分割结果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五章 车牌字符的特征提取和识别 | 第37-55页 |
| ·引言 | 第37页 |
| ·模式识别和汉字识别概况 | 第37-39页 |
| ·模式识别 | 第37-39页 |
| ·汉字识别 | 第39页 |
| ·中国大陆车牌字符集及其特点 | 第39-40页 |
| ·车牌字符特征的选择和提取 | 第40-42页 |
| ·概述 | 第40页 |
| ·特征选择的判据 | 第40-41页 |
| ·车牌字符特征提取方法 | 第41-42页 |
| ·基于K-L变换改进算法的车牌字符识别 | 第42-50页 |
| ·K-L变换原理 | 第42-45页 |
| ·K-L变换矩阵特征值及特征向量的计算原则 | 第45页 |
| ·基于小波的K-L分解快速估算 | 第45-50页 |
| ·基于K-L变换改进算法的车牌字符识别 | 第50-53页 |
| ·识别结果及分析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附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