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直升机智能雷角跟踪研究及转向系统设计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1 绪论 | 第11-19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 ·AHM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1-14页 |
| ·国外AHM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 ·国内AHM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 ·仅有角测量的被动跟踪问题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被动声探测定位原理 | 第15-1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6-18页 |
| ·对直升机的被动角跟踪问题 | 第16-17页 |
| ·BAT-AHM系统的毁伤能力评估问题 | 第17页 |
| ·BAT-AHM转向系统实现问题 | 第17-18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 2 武装直升机飞行特征 | 第19-27页 |
| ·飞行特征研究 | 第19-26页 |
| ·巡航飞行 | 第20页 |
| ·机动飞行 | 第20-24页 |
| ·飞行仿真 | 第24-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3 角跟踪方法研究 | 第27-55页 |
| ·角跟踪引论 | 第27-35页 |
| ·目标跟踪模型 | 第28-33页 |
| ·角跟踪算法性能分析方法 | 第33-35页 |
| ·目标非机动时角跟踪算法 | 第35-39页 |
| ·目标非机动时角跟踪模型 | 第35-36页 |
| ·目标的飞行方向 | 第36-37页 |
| ·智能雷最佳指向 | 第37-38页 |
| ·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 ·目标机动时自适应角跟踪算法 | 第39-54页 |
| ·推广卡尔曼自适应角跟踪算法 | 第41-44页 |
| ·伪线性卡尔曼自适应角跟踪算法 | 第44-47页 |
| ·球坐标自适应角跟踪算法 | 第47-49页 |
| ·目标机动时角跟踪算法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49-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4 BAT-AHM系统毁伤能力评估 | 第55-81页 |
| ·BAT-AHM系统模型 | 第55-59页 |
| ·BAT-AHM系统组成 | 第56页 |
| ·BAT-AHM系统工作原理 | 第56-57页 |
| ·BAT-AHM系统主要误差分析 | 第57-59页 |
| ·BAT-AHM系统命中毁伤分析 | 第59-67页 |
| ·坐标系的建立及转换 | 第59-61页 |
| ·BAT-AHM战斗部毁伤场 | 第61-62页 |
| ·武装直升机关键部件几何描述及贡献因子 | 第62-64页 |
| ·弹目交汇分析 | 第64-66页 |
| ·毁伤概率及命中效率 | 第66-67页 |
| ·BAT-AHM系统毁伤能力评估仿真 | 第67-80页 |
| ·仿真系统框架及参数设置 | 第68-70页 |
| ·仿真程序流程 | 第70-71页 |
| ·BAT-AHM系统总体参数精度仿真 | 第71-78页 |
| ·BAT-AHM系统毁伤能力评估仿真结果 | 第78-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5 BAT-AHM转向系统设计与分析 | 第81-94页 |
| ·BAT-AHM转向系统工作原理及技术参数 | 第81-82页 |
| ·BAT-AHM转向系统工作原理 | 第81页 |
| ·BAT-AHM转向系统技术参数 | 第81-82页 |
| ·BAT-AHM转向系统结构设计 | 第82-90页 |
| ·BAT-AHM转向系统方案 | 第82页 |
| ·BAT-AHM转向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 第82-84页 |
| ·BAT-AHM转向系统负载分析 | 第84-88页 |
| ·BAT-AHM转向系统主要部件设计 | 第88-90页 |
| ·BAT-AHM转向系统控制系统设计 | 第90-93页 |
| ·控制系统硬件结构及原理 | 第90-91页 |
| ·求取脉冲数及脉冲间隔时间的模型 | 第91-92页 |
| ·算例仿真 | 第92-93页 |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 结束语 | 第94-97页 |
| 致谢 | 第97-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5页 |
| 作者在读期间撰写的相关论文 | 第105-106页 |
| 附录 | 第106-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