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有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页 |
1. 1 资源 | 第9页 |
1. 2 资源型产业 | 第9页 |
1. 3 资源型城市 | 第9-11页 |
第二章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相关理论 | 第11-17页 |
2. 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1-12页 |
2. 2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的关系理论 | 第12页 |
2. 3 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理论 | 第12-17页 |
2. 3. 1 资源型产业生命周期 | 第12-13页 |
2. 3. 2 油气型产业生命周期 | 第13-14页 |
2. 3. 3 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 | 第14-15页 |
2. 3. 4 影响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的因素 | 第15-17页 |
第三章 资源型(石油)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转型的必要性 | 第17-21页 |
3. 1 资源型(石油)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17-19页 |
3. 1. 1 企业功能与城市功能具有高度同构和混合性 | 第17页 |
3. 1. 2 产业结构畸形,经济结构单一 | 第17-18页 |
3. 1. 3 产业递进缓慢,经济运行质量不高,产业结构层次低 | 第18页 |
3. 1. 4 资金匮乏,人才短缺,企业构成单一 | 第18-19页 |
3. 2 资源型(石油)城市发展转型的必要性 | 第19-21页 |
第四章 盘锦市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及困境 | 第21-29页 |
4. 1 现状特征 | 第21-22页 |
4. 2 经济结构特征 | 第22-23页 |
4. 2. 1 工业比重大,石油产业占据绝对优势 | 第22页 |
4. 2. 2 农业基础较好,但不具备经济支柱作用 | 第22-23页 |
4. 2. 3 地方财政收入过分依赖主导产业,第一、三产业发展缓慢 | 第23页 |
4. 3 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 第23-26页 |
4. 3. 1 油气开采量逐年减少,接续、替代资源匮乏 | 第23-25页 |
4. 3. 2 地方工业基础薄弱,产品种类雷同性和单一性问题突出 | 第25-26页 |
4. 3. 3 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 第26页 |
4. 3. 4 科技力量相对薄弱,高新技术产业发育迟缓 | 第26页 |
4. 4 盘锦市经济转型的必要性 | 第26-29页 |
第五章 盘锦市经济转型模式的战略选择 | 第29-33页 |
5. 1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常用模式 | 第29-31页 |
5. 1. 1 产业延伸模式 | 第29页 |
5. 1. 2 产业替代模式 | 第29-30页 |
5. 1. 3 复合模式 | 第30-31页 |
5. 2 盘锦经济转型战略模式选择 | 第31-33页 |
第六章 盘锦市经济转型期城市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和措施 | 第33-45页 |
6. 1 战略目标 | 第33页 |
6. 2 战略重点 | 第33-37页 |
6. 2. 1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 第34-35页 |
6. 2. 2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开发替代性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 第35页 |
6. 2. 3 进行所有制结构改革,构筑多元化产业主体和大企业集团 | 第35页 |
6. 2. 4 建设盘锦中国石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推动其它产业发展 | 第35-36页 |
6. 2. 5 正确处理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 第36-37页 |
6. 3 战略措施 | 第37-45页 |
6. 3. 1 抓住振兴契机,争取政策倾斜,建立产业转型基金 | 第37-38页 |
6. 3. 2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改革,拓宽思路,运用经营思想进行管理 | 第38-39页 |
6. 3. 3 巩固市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市域经济发展联盟,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 | 第39-40页 |
6. 3. 4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拓宽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第40-41页 |
6. 3. 5 建设良好投资环境,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的积聚 | 第41-42页 |
6. 3. 6 建立与完善技术创新人才保障体系 | 第42页 |
6. 3. 7 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带动城市化进程 | 第42-43页 |
6. 3. 8 依托地域优势,建设辽西南物流基地 | 第43-4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45-47页 |
7. 1 基本结论 | 第45-46页 |
7. 2 遗留问题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