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语文活动课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引言 | 第9页 |
一、语文活动课的内涵及意义 | 第9-16页 |
(一) 语文活动课的内涵 | 第9-11页 |
(二) 开展语文活动课的意义 | 第11-16页 |
1、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 第11-13页 |
2、有助于优化中小学课程结构 | 第13-14页 |
3、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充分发展 | 第14-16页 |
二、语文活动课的主要理论依据 | 第16-18页 |
(一) 皮亚杰与建构主义理论 | 第17页 |
(二) 杜威与“做中学” | 第17-18页 |
三、语文活动课的基本特征 | 第18-24页 |
(一) 开放性 | 第18-20页 |
(二) 自主性 | 第20-22页 |
(三) 创造性 | 第22-23页 |
(四) 实践性 | 第23-24页 |
四、语文活动课的功能 | 第24-28页 |
(一) 强化语言表达功能 | 第24-25页 |
(二) 优化学科育人功能 | 第25-26页 |
(三) 活化思维训练功能 | 第26-27页 |
(四) 深化智慧发展功能 | 第27-28页 |
五、语文活动课教学中教师的设计 | 第28-38页 |
(一) 设计原则 | 第28-31页 |
1、目标性 | 第28-29页 |
2、针对性 | 第29页 |
3、灵活性 | 第29-30页 |
4、全体性 | 第30-31页 |
(二) 活动设计精巧,创造性地驾驭课堂 | 第31-32页 |
(三) 具体实施 | 第32-38页 |
1、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 第32-33页 |
2、注重帮助学生体验、发现和探究 | 第33-34页 |
3、善于辅助学生形成创新能力 | 第34-38页 |
注释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0-41页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