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流发生器控制超临界机翼附面层分离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 | 第10-12页 |
1.2 本文工作及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理论依据 | 第14-22页 |
2.1 附面层概念 | 第14-15页 |
2.2 层流和湍流附面层 | 第15-16页 |
2.3 失稳和转捩 | 第16-17页 |
2.4 分离 | 第17-19页 |
2.5 涡流发生器的设计原理 | 第19-22页 |
第三章 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 | 第22-32页 |
3.1 实验设备与测量仪器 | 第22-29页 |
3.1.1 风洞 | 第22-23页 |
3.1.2 风速控制系统 | 第23页 |
3.1.3 模型 | 第23-27页 |
3.1.3.1 翼型与翼身组合体 | 第23-25页 |
3.1.3.2 涡流发生器 | 第25-27页 |
3.1.4 天平 | 第27-28页 |
3.1.5 热线热膜风速仪 | 第28-29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9-32页 |
3.2.1 气动力测量 | 第29页 |
3.2.2 附面层特性测量 | 第29-30页 |
3.2.3 模型流态显示 | 第30-32页 |
3.2.3.1 油流流动显示 | 第30-31页 |
3.2.3.2 丝线流动显示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翼型附面层特性 | 第32-51页 |
4.1 翼型气动性能 | 第32-37页 |
4.1.1 升阻特性 | 第32-35页 |
4.1.2 雷诺数对升阻特性影响 | 第35-37页 |
4.2 翼型附面层特性 | 第37-51页 |
4.2.1 附面层转捩特性 | 第37-39页 |
4.2.2 附面层形态 | 第39-44页 |
4.2.3 附面层分离特性 | 第44-50页 |
4.2.4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涡流发生器控制翼型附面层分离研究 | 第51-63页 |
5.1 微型涡流发生器 | 第51-55页 |
5.1.1 0.1δ高度梯形涡流发生器 | 第51-54页 |
5.1.2 0.2δ高度梯形涡流发生器 | 第54-55页 |
5.2 0.4δ高度亚附面层厚度梯形涡流发生器 | 第55-58页 |
5.3 0.8δ高度普通梯形涡流发生器 | 第58-60页 |
5.4 小结 | 第60-63页 |
第六章 机翼表面附面层特性研究 | 第63-79页 |
6.1 机翼气动特性 | 第63-65页 |
6.1.1 升阻特性 | 第63-64页 |
6.1.2 雷诺数对升阻特性影响 | 第64-65页 |
6.2 附面层形态 | 第65-68页 |
6.3 附面层分离特性 | 第68-79页 |
第七章 涡流发生器控制机翼附面层分离研究 | 第79-104页 |
7.1 涡流发生器控制机翼附面层分离 | 第79-94页 |
7.1.1 涡流发生器弦向位置影响 | 第79-89页 |
7.1.1.1 0.1δ高度微型涡流发生器 | 第79-82页 |
7.1.1.2 0.2δ高度微型涡流发生器 | 第82-85页 |
7.1.1.3 0.4δ高度亚附面层涡流发生器 | 第85-88页 |
7.1.1.4 0.8δ高度普通涡流发生器 | 第88-89页 |
7.1.2 涡流发生器安装角影响 | 第89-92页 |
7.1.3 涡流发生器展向间隔影响 | 第92-94页 |
7.2 加涡流发生器的翼身组合体流动特性 | 第94-99页 |
7.3 翼身组合体热线测量结果分析 | 第99-101页 |
7.4 小结 | 第101-104页 |
第八章 结束语 | 第104-108页 |
8.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104-106页 |
8.2 进一步研究工作设想 | 第106-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