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论文

我国乡镇人大代表专职化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1章 引言第7-13页
   ·研究背景第7页
   ·研究范围第7-8页
   ·研究方法第8页
   ·相关文献回顾及分析第8-11页
     ·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对人民代表制的观点第8-10页
     ·关于专职化的讨论第10页
     ·关于研究人大代表制度的理论第10-11页
   ·研究创新之处第11-13页
第2章 我国乡镇人大代表制度考察第13-23页
   ·我国乡镇人大代表制度的历史与发展第13-18页
     ·制度确立阶段(1949年9月-1957年5月)第13-14页
     ·遭受破坏阶段(1957年6月-1978年1月)第14页
     ·稳定恢复阶段(1978年2月-1982年12月)第14-15页
     ·建设发展阶段(1982年12月至今)第15-18页
   ·我国乡镇人大代表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8-23页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期过短第18-19页
     ·代表结构不合理第19-22页
     ·乡镇人大代表素质不高第22-23页
第3章 乡镇人大代表专职化的必要性分析第23-33页
   ·专职化的界定第23页
   ·专职代表和兼职代表履职行为比较分析第23-26页
     ·代表工作时间第24页
     ·代表的角色定位第24-25页
     ·代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第25-26页
     ·代表的监督效益第26页
   ·乡镇人大代表专职化的现实条件第26-30页
     ·经济体制的转型第27-28页
     ·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第28-29页
     ·社会分工日趋细化和专业化第29-30页
   ·乡镇人大代表专职化的重要意义第30-33页
     ·有利于推进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第30页
     ·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30-31页
     ·有利于完善基层权力监督体系第31-33页
第4章 我国乡镇人大代表专职化建设的对策与思考第33-40页
   ·专职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第33-35页
     ·思想观念上面临的问题第33-34页
     ·现实中面临的问题第34-35页
   ·乡镇人大代表专职化的途径第35-40页
     ·专职化的进程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有序推进第35-36页
     ·进一步完善选举制度第36-37页
     ·建立乡镇人大代表培训制度第37-38页
     ·构建乡镇人大与党政机关的横向沟通协调机制第38-39页
     ·及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第39-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个人简介第44-45页
导师简介第45-46页
获得成果目录第46-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网络使用效能评价分析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约翰·杜威之美国民主与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