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 言 | 第1-23页 |
·半导体光催化研究概述 | 第8-21页 |
·半导体光催化的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光催化作用基本原理 | 第10-12页 |
·半导体的能带结构 | 第10页 |
·半导体光催化过程 | 第10-12页 |
·光催化反应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提高光催化性能的主要方法 | 第13-21页 |
·对TiO2光催化剂进行改性 | 第13-18页 |
·纳米级 TiO2材料的研制 | 第13页 |
·半导体表面贵金属沉积 | 第13-14页 |
·半导体表面离子修饰 | 第14-15页 |
·半导体表面酸修饰 | 第15-16页 |
·复(耦)合半导体 | 第16-17页 |
·半导体表面光敏化和表面螯合 | 第17页 |
·采用吸附性催化剂载体 | 第17-18页 |
·加入氧化剂 | 第18页 |
·场效应耦合 | 第18-20页 |
·热助光催化 | 第18-19页 |
·电场辅助光催化 | 第19页 |
·微波场助光催化 | 第19-20页 |
·开发非TiO2系列的光催化剂 | 第20-21页 |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与实验构想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3-28页 |
·主要实验药品 | 第23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实验内容 | 第24-28页 |
·TiO2与RE/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24-25页 |
·光催化剂的物性表征 | 第25-26页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 | 第25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 | 第25页 |
·晶相结构表征(XRD) | 第25页 |
·透射电镜(TEM) | 第25页 |
·比表面积测定(BET) | 第25页 |
·热重(TG)和差热(DTA)分析 | 第25-26页 |
·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 (Raman) | 第26页 |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 | 第26页 |
·表面光电压谱(SPS) | 第26页 |
·光催化反应活性评价 | 第26-27页 |
·原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in situ FTIR) | 第27-28页 |
第三章 RE/TiO2的气相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28-40页 |
·引言 | 第28页 |
·反应外扩散与内扩散的排除 | 第28-29页 |
·制备条件对催化剂光催化降解乙烯性能的影响 | 第29-31页 |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30页 |
·稀土离子掺杂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反应条件对样品光催化降解乙烯性能的影响 | 第31-35页 |
·催化剂用量对乙烯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1-32页 |
·反应温度对乙烯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2-35页 |
·单纯的热效应对催化剂降解乙烯的影响 | 第32-33页 |
·不同反应温度对乙烯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3-35页 |
·RE/TiO2样品光催化降解乙烯、溴代甲烷的性能研究 | 第35-37页 |
·乙烯的光催化降解 | 第35-36页 |
·溴代甲烷的光催化降解 | 第36-37页 |
·催化剂的反应稳定性研究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光催化剂的表征 | 第40-51页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 | 第40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 | 第40-42页 |
·晶相结构表征 | 第42-43页 |
·透射电镜(TEM) | 第43-44页 |
·比表面积测定结果 | 第44-45页 |
·样品的热重(TG)和差热(DTA)分析 | 第45-47页 |
·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 (Raman) | 第47页 |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 | 第47-49页 |
·表面光电压谱(SPS)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RE/TiO2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 第51-61页 |
·引言 | 第51页 |
·RE/TiO2样品光催化降解乙烯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 第51-54页 |
·La/TiO2样品光催化降解丙酮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 第54-57页 |
·La/TiO2样品光催化降解苯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 第57-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个人简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