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0-16页 |
·水稻条纹病毒的研究概况 | 第10-14页 |
·RSV基因组结构及功能 | 第10-12页 |
·RSV的变异 | 第12-14页 |
·RSV生物学上的差异 | 第12页 |
·分子变异 | 第12-13页 |
·基因间隔区(IR)的变异 | 第12-13页 |
·NS2、CP、SP及NS3功能基因的变异 | 第13页 |
·分子变异机制 | 第13-14页 |
·原核表达技术及应用 | 第14-15页 |
·原核表达系统 | 第14-15页 |
·原核表达在RSV中的应用 | 第15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28页 |
·材料 | 第16-19页 |
·病毒分离物 | 第16页 |
·菌株 | 第16页 |
·质粒 | 第16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16-19页 |
·方法 | 第19-28页 |
·NS2基因的分子变异 | 第19-24页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19页 |
·病叶总RNA的提取 | 第19页 |
·TRIzol法 | 第19页 |
·试剂盒法 | 第19页 |
·RT-PCR扩增 | 第19-20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 | 第20页 |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 | 第20-21页 |
·克隆 | 第21-24页 |
·DNA片段的切胶纯化 | 第21-22页 |
·PCR扩增产物和pMD18-T克隆载体的连接 | 第22页 |
·与原核表达载体pGEX-2T连接 | 第22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2-23页 |
·连接反应物对宿主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第23页 |
·质粒提取 | 第23页 |
·重组克隆的PCR筛选 | 第23页 |
·重组克隆的酶切鉴定 | 第23-24页 |
·序列测定与分析 | 第24页 |
·核苷酸序列测定 | 第24页 |
·序列测定结果的分析与比较 | 第24页 |
·NS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 第24-28页 |
·NS2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4-25页 |
·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25页 |
·蛋白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25页 |
·融合蛋白特异性抗血清的制备及Western blot鉴定 | 第25-27页 |
·融合蛋白抗血清的制备 | 第25-26页 |
·Western blot鉴定 | 第26-27页 |
·NS2 蛋白的结构分析与功能预测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46页 |
·NS2 基因的分子变异 | 第28-40页 |
·RT-PCR扩增 | 第28页 |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 | 第28-29页 |
·重组质粒的筛选和鉴定 | 第29-30页 |
·序列分析 | 第30-40页 |
·进化分析 | 第30-34页 |
·NS2 基因的变异特征 | 第34-40页 |
·NS2 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40-46页 |
·RSV NS2 基因的克隆 | 第40页 |
·RSV NS2 基因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0页 |
·融合蛋白SDS-PAGE分离鉴定 | 第40页 |
·GST-NS2蛋白抗血清的制备与效价测定 | 第40页 |
·Western blot鉴定 | 第40-41页 |
·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1-44页 |
·抗血清的适宜工作浓度 | 第41页 |
·灵敏度测定 | 第41-44页 |
·NS2蛋白的结构与功能预测 | 第44-46页 |
·NS2蛋白的结构预测 | 第44-45页 |
·NS2蛋白的功能预测 | 第45-46页 |
4 讨论 | 第46-48页 |
·NS2基因的分子变异 | 第46-47页 |
·NS2蛋白的功能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录1 表3-1、表3-2 | 第56-59页 |
附录2 NS2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 | 第59-61页 |
附录3 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附录4 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