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第1-11页 |
1 、 农村金融理论的发展及政府角色的转换 | 第11-16页 |
·金融发展理论的演进及其主要观点 | 第11-12页 |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 | 第11-12页 |
·金融约束理论 | 第12页 |
·农村金融理论的演变和发展 | 第12-14页 |
·农业融资理论 | 第12-13页 |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 第13页 |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13-14页 |
·政府在农村金融成长中角色的演变 | 第14-16页 |
2 、 国外农村金融制度的演变及政府的作用分析 | 第16-20页 |
·美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演变 | 第16-17页 |
·法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演变 | 第17页 |
·日本农村金融制度的演变 | 第17-18页 |
·国外农村金融成长中政府的作用分析 | 第18-20页 |
3 、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演变及政府的作用机制分析 | 第20-28页 |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演变 | 第20-22页 |
·我国农村金融成长中政府的作用分析 | 第22-24页 |
·改革开放前,农村金融完全是政府主导的外生性成长模式 | 第22-23页 |
·改革开放后,农村金融成长由外生性向内生性模式转化 | 第23-24页 |
·政府在我国农村金融成长中的作用机制分析 | 第24-28页 |
·政府的作用方式 | 第24-26页 |
·金融机构准入限制 | 第24-25页 |
·信贷控制 | 第25页 |
·利率管制 | 第25-26页 |
·人事安排方面的约束 | 第26页 |
·政府的作用机制分析 | 第26-28页 |
4 、 我国农村金融成长中政府行为的绩效分析--理论阐述 | 第28-33页 |
·外生性成长模式曾为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第28-29页 |
·市场化进程中外生性成长模式的弊端 | 第29-33页 |
·政府干预造成农村金融机构产权关系模糊或虚置 | 第29-30页 |
·政府干预使委托代理链条过长,引发机会主义行为 | 第30-31页 |
·政府干预导致交易费用过高,加剧金融风险 | 第31-33页 |
5 、 我国农村金融成长中政府行为的绩效分析--实证研究 | 第33-47页 |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 第33-39页 |
·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 第33-34页 |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分析 | 第34-36页 |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 | 第36-38页 |
·相关分析结果和对结果的解释 | 第38-39页 |
·农村M2/农村GDP与农村GDP的相关分析 | 第38-39页 |
·实际利率与农村实际GDP增长率的相关分析 | 第39页 |
·政府在农村金融成长的不同模式中作用效果的案例分析 | 第39-47页 |
·四川省乐山市农村合作基金会--外生性成长模式的范例 | 第39-41页 |
·浙江省温州市农村合作基金会--内生性成长模式的范例 | 第41-44页 |
·政府在农村合作基金会成长中的作用机制与绩效的比较分析 | 第44-47页 |
·作用机制方面的区别 | 第44页 |
·作用绩效方面的区别 | 第44-47页 |
6 、 我国农村金融成长中政府行为的适度性研究 | 第47-55页 |
·我国农村金融成长中政府定位问题研究 | 第47-52页 |
·“硬政府”、“软政府”与“适度政府” | 第47-50页 |
·如何保持农村金融成长中政府行为的适度性 | 第50-51页 |
·合理界定政府、商业性金融和合作金融组织的行为边界 | 第51-52页 |
·政府对内生性金融成长模式运行的适度监管研究 | 第52-55页 |
尾注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1: 1978-2002年全国和农村M2/农村GDP数据 | 第59-60页 |
附录2: 附录1有关数据的分解与计算过程 | 第60-6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 第61-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