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2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4-43页 |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病毒形态和结构 | 第24页 |
·基因组结构 | 第24-25页 |
·基因转录产物 | 第25-26页 |
·糖蛋白 | 第26页 |
·生物学性状 | 第26-27页 |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感染及其治疗现状 | 第27-31页 |
·感染特性 | 第27页 |
·流行特点及临床表现 | 第27-29页 |
·HSV-2感染的治疗及问题 | 第29-30页 |
·疫苗—预防和治疗GH的最有前途的手段之一 | 第30-31页 |
·HSV-2疫苗的研究现状 | 第31-34页 |
·灭、减活疫苗 | 第31页 |
·载体疫苗 | 第31-32页 |
·复制限制性突变疫苗 | 第32页 |
·亚单位疫苗 | 第32-33页 |
·DNA疫苗—最有优势的HSV-2疫苗 | 第33-34页 |
·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34-41页 |
·DNA疫苗优点 | 第34-35页 |
·DNA疫苗的发展 | 第35页 |
·DNA疫苗的免疫机制 | 第35-37页 |
·DNA疫苗应用现状 | 第37-40页 |
·免疫优势技术—基因枪接种 | 第40-41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41-43页 |
第二章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野生株的分离及gD2糖蛋白的抗原表位预测 | 第43-70页 |
·引言 | 第43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43-46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43-44页 |
·菌株、质粒和细胞 | 第44页 |
·主要试剂 | 第44页 |
·培养基和常用溶液配制 | 第44-46页 |
·动物 | 第46页 |
·技术路线 | 第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51页 |
·兔胚肾细胞的原代培养 | 第46-47页 |
·HSV-2野生株的分离 | 第47页 |
·透射电镜观察HSV-2病毒 | 第47页 |
·贴壁细胞的复苏 | 第47页 |
·细胞的传代培养 | 第47页 |
·HSV-2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7-48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48页 |
·大肠杆菌的培养 | 第48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8-49页 |
·大肠杆菌的转化实验 | 第49页 |
·转化子筛选 | 第49页 |
·大肠杆菌质粒的提取 | 第49-50页 |
·全长gD的PCR扩增 | 第50页 |
·PCR产物的纯化 | 第50-51页 |
·DNA浓度的测定 | 第51页 |
·PCR产物与T载体的连接 | 第51页 |
·DNA序列测定 | 第51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1-68页 |
·原代兔胚肾分离HSV-2野生株 | 第51-52页 |
·Vero细胞培养鉴定HSV-2野生株 | 第52页 |
·透射电镜鉴定HSV-2 | 第52-53页 |
·PCR引物设计 | 第53-54页 |
·gD全长的PCR反应 | 第54-55页 |
·gD与T载体的连接鉴定 | 第55-56页 |
·gD全长的测序 | 第56-58页 |
·野生株gD同gD1与gD2序列的比较 | 第58-63页 |
·gD的抗原表位预测 | 第63-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三章 gD2 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在体外的表达 | 第70-94页 |
·引言 | 第70页 |
·实验材料 | 第70-73页 |
·主要的仪器和设备 | 第70页 |
·菌株、质粒和细胞 | 第70页 |
·主要试剂 | 第70-71页 |
·培养基和溶液 | 第71-73页 |
·技术路线 | 第73页 |
·实验方法 | 第73-81页 |
·贴壁细胞的复苏及培养 | 第73页 |
·细胞的传代培养 | 第73页 |
·分子生物学常规操作 | 第73-74页 |
·gD2(Arg92-Ala302)的扩增 | 第74页 |
·PCR产物的纯化 | 第74-75页 |
·PCR产物及载体的酶切 | 第75页 |
·酶切产物的纯化 | 第75页 |
·酶切产物连接 | 第75-76页 |
·阳性克隆的鉴定 | 第76页 |
·转染质粒的制备 | 第76-77页 |
·重组质粒稳定性 | 第77页 |
·重组质粒转染 | 第77-78页 |
·RT-PCR | 第78-79页 |
·免疫组化 | 第79-80页 |
·SDS-PAGE和免疫印迹 | 第80-81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1-92页 |
·gD2 DNA疫苗的构建 | 第81-86页 |
·gD2 DNA疫苗的构建流程 | 第86-87页 |
·重组质粒稳定性的研究 | 第87-88页 |
·COS-7细胞的转染 | 第88-89页 |
·RT-PCR鉴定gD2转录 | 第89-90页 |
·转染细胞免疫组化 | 第90-91页 |
·SDS-PAGE和免疫印迹结果 | 第91-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四章 gD2 DNA疫苗对豚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 第94-111页 |
·引言 | 第94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94-95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94页 |
·病毒和细胞 | 第94页 |
·实验动物 | 第94-95页 |
·主要试剂 | 第95页 |
·常用溶液配制 | 第95页 |
·技术路线 | 第95页 |
·实验方法 | 第95-99页 |
·细胞传代培养 | 第95-96页 |
·免疫质粒的大规模制备 | 第96页 |
·HSV-2毒力提高和扩增 | 第96-97页 |
·TCID_(50)的测定 | 第97页 |
·免疫方法 | 第97页 |
·动物实验操作方法 | 第97-98页 |
·血清中和实验 | 第98页 |
·间接ELISA | 第98页 |
·MTT法测脾淋巴细胞增殖 | 第98-99页 |
·病毒攻击 | 第99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9-109页 |
·TCID_(50)的测定 | 第99-102页 |
·病毒毒力提高和扩增结果 | 第102页 |
·动物模型—豚鼠的选择 | 第102-103页 |
·免疫方法的确定 | 第103页 |
·血清中和能力检测 | 第103-104页 |
·IgG检测 | 第104-106页 |
·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测定 | 第106-108页 |
·抗病毒实验 | 第108-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五章 gD2 DNA疫苗对小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 第111-123页 |
·引言 | 第111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111-112页 |
·主要设备 | 第111页 |
·病毒和动物 | 第111页 |
·主要试剂 | 第111页 |
·培养基及常用溶液配制 | 第111-1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12页 |
·实验方法 | 第112-115页 |
·小鼠血液采集 | 第112页 |
·血清分离、制备及保存 | 第112页 |
·小鼠处死 | 第112页 |
·小鼠腹腔接种法 | 第112-113页 |
·LD_(50)(半数致死量)测定 | 第113页 |
·免疫方法 | 第113页 |
·组织的固定 | 第113页 |
·免疫组化 | 第113-114页 |
·间接ELISA | 第114页 |
·脾细胞悬液的制备 | 第114页 |
·MTT测脾淋巴细胞增殖 | 第114页 |
·CTL活性测定 | 第114-115页 |
·CD4~+、CD8~+T细胞亚群测定 | 第115页 |
·病毒攻击检测保护率 | 第115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15-122页 |
·小鼠免疫时间和剂量的选择 | 第115页 |
·gD2在接种部位的表达 | 第115-117页 |
·免疫小鼠IgG检测 | 第117-118页 |
·脾淋巴细胞增殖测定 | 第118页 |
·CD4~+及CD8~+T细胞亚群分析 | 第118-120页 |
·CTL活性测定 | 第120-121页 |
·抗HSV-2保护率测定 | 第121-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第六章 基因枪在gD2 DNA疫苗接种中的应用研究 | 第123-138页 |
·引言 | 第123页 |
·实验材料 | 第123-124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123页 |
·病毒和动物 | 第123页 |
·主要试剂 | 第123页 |
·常用溶液配制 | 第123-124页 |
·技术路线 | 第124页 |
·实验方法 | 第124-126页 |
·DNA子弹的制备 | 第124-125页 |
·免疫方法 | 第125页 |
·组织的采集与固定 | 第125页 |
·免疫组化 | 第125页 |
·免疫组化定量分析 | 第125-126页 |
·组织细胞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126页 |
·间接ELISA | 第126页 |
·病毒攻击 | 第12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26-136页 |
·基因枪接种的安全性 | 第126-128页 |
·基因枪接种的优势 | 第128-129页 |
·基因枪接种条件优化 | 第129-130页 |
·基因枪接种的炎症反应 | 第130页 |
·基因枪接种同肌注免疫效果的比较 | 第130-134页 |
·可重复性和DNA用量比较 | 第134-135页 |
·接种方式对小鼠抗HSV-2攻击保护率的影响 | 第135-136页 |
·本章小结 | 第136-13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38-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53页 |
在学期间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 第153-155页 |
致谢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