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利用cDNA捕捉法和抑制差减杂交方法克隆小麦抗病基因相关片段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7页
 1 植物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第9-22页
   ·植物的抗病机制第9-11页
     ·植物的专化抗病性第9-10页
     ·植物的诱导抗性第10页
     ·防卫基因第10-11页
   ·植物的病程相关蛋白第11-12页
     ·PRs蛋白的分类第11页
     ·PRs的结构与功能第11-12页
   ·植物抗病基因第12-15页
   ·植物抗病基因克隆的方法第15-18页
     ·转座子标签技术第15页
     ·图位克隆第15-16页
     ·基于同源序列的候选基因法第16-18页
     ·其它方法第18页
   ·分离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第18-22页
     ·mRNA差异显示技术第18-19页
     ·代表性差异分析第19页
     ·抑制差减杂交第19-20页
     ·cDNA微阵列和基因芯片第20-22页
 2 小麦黄矮病研究进展第22-26页
   ·小麦黄矮病概述第22-23页
   ·大麦黄矮病毒概述第23-24页
   ·小麦黄矮病抗性基因及其来源第24-25页
   ·黄矮病抗性基因的遗传规律第25-26页
 3 立题意义及技术路线第26-27页
第二章 抗黄矮病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cDNA文库的筛选第27-4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9-37页
   ·材料第29页
   ·方法第29-37页
     ·宿主菌XL1-Blue MRF’的制备第29页
     ·cDNA文库滴度测定第29-30页
     ·辅助噬菌体滴度测定第30页
     ·辅助噬菌体扩增第30-31页
     ·集群内删除第31页
     ·转化为双链RF pBluescript cDNA第31-32页
     ·从质粒cDNA文库中大量制备单链质粒DNA第32页
     ·生物素标记反应第32-33页
     ·cDNA捕获杂交第33-35页
     ·捕获产物的PCR扩增第35页
     ·从琼脂糖凝胶中回收DNA片段第35-36页
     ·连接第36页
     ·电击转化第36页
     ·菌落PCR第36-37页
     ·插入片段大小的酶切检测第3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7-42页
   ·文库滴度测定及辅助噬菌体扩增及集群内删除第37-38页
   ·生物素标记反应第38页
   ·捕获产物PCR扩增第38-39页
   ·PCR扩增产物的克隆第39页
   ·插入片段大小的酶切检测第39-40页
   ·快速鉴定重组子第40页
   ·序列分析第40-42页
 3 讨论第42-44页
第三章 差减文库的构建与初步筛选第44-5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4-52页
   ·材料第44页
   ·方法第44-52页
     ·DNA的提取(酚-氯仿法)第44-45页
     ·RsaI酶切第45页
     ·接头连接第45-46页
     ·第一次杂交第46-47页
     ·第二次杂交第47页
     ·PCR扩增第47-48页
     ·PCR产物纯化第48-49页
     ·连接第49页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49页
     ·连接产物的电击转化第49页
     ·菌落PCR第49-50页
     ·Southern印迹第50页
     ·探针标记第50-51页
     ·预杂交和杂交反应第51-52页
     ·洗脱第52页
     ·膜上探针去除第5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2-56页
   ·RsaI酶切第52-53页
   ·抑制性PCR第53页
   ·差减文库构建第53-54页
   ·差异筛选第54-55页
   ·Southern杂交第55页
   ·TSH-1的序列分析第55-56页
 3 讨论第56-57页
第四章 抗黄矮病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TAC文库的筛选第57-6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9-60页
   ·材料第59-60页
   ·方法第60页
     ·克隆池PCR(Pooled PCR)第60页
     ·特异分子标记SC-gp1 PCR反应条件第6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0-63页
   ·初级克隆池的筛选第60-61页
   ·次级克隆池的筛选第61页
   ·次次级克隆池的筛选第61-63页
 3 讨论第63-64页
全文总结及本研究的创新性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6页
附录Ⅰ 缩写词表第76-77页
附录Ⅱ 本文涉及的载体及其结构第77-81页
致谢第81-82页
作者简历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围手术期血清胆碱酯酶评估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意义
下一篇:基于性能模型的短消息系统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