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前言 | 第7-1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4-21页 |
| ·材料 | 第14页 |
| ·方法 | 第14-21页 |
| ·基因组总DNA提取及纯度、浓度检测与定量稀释 | 第14页 |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14页 |
| ·方法与步骤 | 第14页 |
| ·AFLP分析 | 第14-19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14-15页 |
| ·样品DNA的完全酶切 | 第15页 |
| ·完全酶切样品DNA与接头的连接 | 第15页 |
| ·DNA片断的预扩增 | 第15-16页 |
| ·AFLP的选择性扩增 | 第16-17页 |
| ·制胶与电泳 | 第17-18页 |
| ·银染 | 第18-19页 |
| ·引物组合筛选 | 第19页 |
| ·数据的收集与连锁图的构建 | 第19-21页 |
| ·数据资料的收集 | 第19-20页 |
| ·连锁图的构建 | 第20-21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1-33页 |
| ·CTAB法提取的桃DNA质量及产率 | 第21页 |
| ·桃AFLP标记技术体系的优化及建立 | 第21-27页 |
| ·样品DNA的完全酶切 | 第21-22页 |
| ·酶切时间对酶切效果的影响 | 第21-22页 |
| ·完全酶切 | 第22页 |
| ·完全酶切DNA样品与接头的连接 | 第22-24页 |
| ·T_4 DNA ligase浓度对连接接头效果的影响 | 第22-23页 |
| ·接头的连接 | 第23-24页 |
| ·DNA片段的预扩增 | 第24-25页 |
| ·MgCl_2浓度对预扩增的影响 | 第24页 |
| ·预扩增 | 第24-25页 |
| ·AFLP的选择性扩增 | 第25-27页 |
| ·预扩增产物稀释倍数对选择性扩增的影响 | 第25页 |
| ·桃AFLP标记的重复性 | 第25-26页 |
| ·引物组合筛选 | 第26页 |
| ·选择性扩增 | 第26-27页 |
| ·AFLP标记在桃F_1群体中的分离方式 | 第27-30页 |
| ·多态性带的分离方式 | 第27-29页 |
| ·孟德尔分离 | 第27页 |
| ·偏孟德尔分离 | 第27-29页 |
| ·异常分离 | 第29页 |
| ·不同分离类型AFLP标记的出现频率 | 第29-30页 |
| ·珲春桃×正满早生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30-33页 |
| 3 讨论 | 第33-36页 |
| ·DNA的提取及AFLP技术对纯度的要求 | 第33页 |
| ·影响染色的关键因素 | 第33-34页 |
| ·试剂对实验的影响 | 第34页 |
| ·该F_1代群体的评价 | 第34页 |
| ·偏孟德尔分离的标记 | 第34-35页 |
| ·饱和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与应用 | 第35-36页 |
| 4 结论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附录 | 第43-44页 |
| 附表1 | 第44-47页 |
| 附表2 | 第47-50页 |
| 附图 | 第50-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