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 第1-16页 |
(一) “基督教会在华妇女事业”的界定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 选题意义与价值 | 第14-15页 |
(四) 创新与难点 | 第15-16页 |
一、 近代之初的西方妇女与中国妇女 | 第16-19页 |
(一) 欧美妇女运动的兴起与妇女地位的提高 | 第16-18页 |
(二) 中国妇女生活境况 | 第18-19页 |
二、 基督教会与中国妇女教徒 | 第19-25页 |
(一) 基督教会进入中国与艰难发展 | 第19-20页 |
(二) 基督教会对发展妇女教徒的重视 | 第20-22页 |
1 基督教会对妇女的基本看法 | 第20-21页 |
2 基督教会重视发展女教徒的原因 | 第21-22页 |
(三) 女传教士、女传教士团体及其活动 | 第22-25页 |
1 基督教会派遣女传教士、女传教士团体的原因 | 第22-23页 |
2 女传教士的活动及影响 | 第23-25页 |
三、 基督教会禁缠足的言论与活动 | 第25-44页 |
(一) 妇女缠足的由来和危害 | 第25-26页 |
(二) 基督教会对缠足陋俗的批驳 | 第26-35页 |
1 缠足之源 | 第29页 |
2 缠足之因 | 第29-30页 |
3 缠足之害 | 第30-33页 |
4 禁缠足之法 | 第33-35页 |
(三) 基督教会的禁缠足活动及其成效 | 第35-42页 |
1 女学中的禁缠足活动 | 第36-37页 |
2 天足会的禁缠足活动 | 第37-42页 |
(四) 基督教会禁缠足活动的影响 | 第42-44页 |
四、 基督教会兴办的女子教育 | 第44-85页 |
(一) 东西方女子教育的差异 | 第44-46页 |
1 西方女子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 第44-45页 |
2 中国妇女教育状况 | 第45-46页 |
(二) 基督教会对中国女子教育的重视 | 第46-53页 |
1 基督教会对外国女学的介绍 | 第46-51页 |
2 基督教会倡办女学的言论 | 第51-53页 |
(三) 教会女学的产生及发展概况 | 第53-80页 |
1 普通教育 | 第54-69页 |
(1) 教会女子中小学 | 第54-60页 |
(2) 教会女子大学 | 第60-62页 |
(3) 山东、上海教会女学分析 | 第62-66页 |
(4) 教会女学的特点 | 第66-69页 |
2 特殊教育 | 第69-80页 |
(1) 实业教育 | 第69-71页 |
(2) 师范教育 | 第71-73页 |
(3) 启喑教育和盲童教育 | 第73-75页 |
(4) 圣经学校 | 第75-77页 |
(5) 社会教育 | 第77-80页 |
(四) 教会女学的影响 | 第80-85页 |
1 妇女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新型女性的出现 | 第80-82页 |
2 刺激了中国自办女学的产生 | 第82-83页 |
3 中国政府教育政策的改变 | 第83-84页 |
4 “女子无才便是德”风气的改变 | 第84-85页 |
五、 基督教会在华妇女医疗卫生事业 | 第85-111页 |
(一) 近代中国妇女的卫生健康状况 | 第85-86页 |
(二) 西方妇产科医学的进步 | 第86-88页 |
(三) 基督教会在华创办的妇女医院以及女子医学教育 | 第88-104页 |
1 行医与传教 | 第88-90页 |
2 基督教会建立的女医院 | 第90-99页 |
(1) 教会妇女医院概况 | 第90-95页 |
(2) 教会妇女医院的地区与个例分析 | 第95-99页 |
3 基督教会女子医学教育的创办与发展 | 第99-104页 |
(四) 中国妇科、产科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妇女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 | 第104-109页 |
1 基督教会与西方妇女医疗卫生知识的传入 | 第104-106页 |
2 产科、妇科医学技术的进步 | 第106-108页 |
3 改良旧的卫生习惯,促进妇幼卫生保健 | 第108-109页 |
(五) 基督教会在华妇女医疗卫生事业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六、 基督教会在华提高妇女地位的言论和行动 | 第111-143页 |
(一) 西方女权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 第111-113页 |
(二) 基督教会对外国妇女的介绍 | 第113-118页 |
(三) 基督教会对中国妇女陋俗的批判 | 第118-131页 |
1 传教士“走进家门”与妇女“走出家门” | 第119页 |
2 反对溺婴,兴办育婴堂,维护妇女生存权利 | 第119-121页 |
3 主张男女平等,批判男尊女卑 | 第121-123页 |
4 反对早婚,提倡婚姻自主 | 第123-126页 |
5 反对纳妾,提倡一夫一妻制 | 第126-131页 |
(四) 基督教会在妇女中的活动概述 | 第131-141页 |
1 基督教会在上层妇女中的活动 | 第131-134页 |
2 会社教堂中的妇女 | 第134-136页 |
3 主要基督教妇女团体 | 第136-141页 |
(1) 基督教女青年会 | 第136-139页 |
(2) 中国妇女节制会 | 第139-140页 |
(3) 上海济良所 | 第140-141页 |
(五) 基督教会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 第141-143页 |
七、 基督教会有关妇女问题的报刊与著作 | 第143-154页 |
(一) 《万国公报》对中国妇女问题的关注 | 第144-148页 |
(二) 林乐知与《全地五大洲女俗通考》 | 第148-151页 |
(三) 《女铎报》与《差会年鉴》 | 第151-153页 |
(四) 其他报刊与著作 | 第153-154页 |
八、 基督教会在华妇女事业的影响与评价 | 第154-160页 |
(一) 基督教会重视在华妇女事业的原因 | 第155页 |
(二) 基督教会在华妇女事业的影响 | 第155-160页 |
1 妇女教徒的大量增加 | 第155-156页 |
2 刺激、诱发了教案--与女性有关的反教言论剖析 | 第156-157页 |
3 中国妇女的生活境况的变化 | 第157-158页 |
4 妇女运动的萌芽与起步 | 第158-160页 |
注释 | 第160-185页 |
参考文献 | 第185-19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90-191页 |
后记 | 第1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