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页 |
第一章 不动产预告登记的基本理论 | 第10-22页 |
第一节 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概述 | 第10-15页 |
一、不动产预告登记的基本含义 | 第10-13页 |
二、不动产预告登记的目的和方式 | 第13-15页 |
第二节 不动产预告登记的立法考察 | 第15-18页 |
一、预告登记的起源——普鲁士法中的异议登记 | 第15-16页 |
二、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的预告登记制度 | 第16-18页 |
第三节 不动产预告登记的性质和价值 | 第18-22页 |
一、不动产预告登记的性质 | 第18-20页 |
二、不动产预告登记的价值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不动产预告登记的主要内容 | 第22-33页 |
第一节 不动产预告登记的范围 | 第22-25页 |
一、不同国家及地区对预告登记范围的规定 | 第22-23页 |
二、不动产预告登记的适用范围 | 第23-25页 |
第二节 不动产预告登记的效力 | 第25-28页 |
一、保全权利的效力 | 第25-27页 |
二、保全顺位的效力 | 第27-28页 |
三、破产保护的效力 | 第28页 |
第三节 不动产预告登记的发生及涂销 | 第28-32页 |
一、不动产预告登记的发生 | 第28-30页 |
二、不动产预告登记的涂销 | 第30-32页 |
第四节 不动产预告登记中义务人的抗辨权 | 第32-33页 |
一、义务人享有的抗辩权内容 | 第32页 |
二、义务人行使抗辩权的后果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我国不动产预告登记的立法和实践 | 第33-41页 |
第一节 我国不动产预告登记的立法状况 | 第33-35页 |
一、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现状 | 第33-34页 |
二、地方立法中预告登记的规定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实践中的相近制度-商品房预售登记制度评析 | 第35-39页 |
一、现行商品房预售登记制度的反思 | 第35-38页 |
二、商品房预售登记制度与预告登记制度的比较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创设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必要性 | 第39-41页 |
一、创设预告登记制度有助于完善我国的不动产登记体系 | 第39页 |
二、创设预告登记制度有助于解决商品房预售中的问题 | 第39-40页 |
三、创设预告登记制度有助于人民法院统一审理尺度 | 第40-41页 |
四、创设预告登记制度是我国不动产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 | 第41页 |
第四章 构建我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几个问题 | 第41-52页 |
第一节 关于不动产预告登记的立法体例 | 第41-43页 |
一、各国及我国台湾地区预告登记制度的立法体例 | 第41-42页 |
二、我国预告登记制度立法体例的选择 | 第42-43页 |
第二节 现行立法草案中关于预告登记制度的反思和建议 | 第43-46页 |
一、立法草案中有关预告登记制度的规定 | 第43页 |
二、对上述规定的思考和建议 | 第43-46页 |
第三节 关于预告登记推进至本登记的问题 | 第46-49页 |
一、预告登记如何推进为本登记 | 第46-47页 |
二、预告登记推进至本登记的溯及力 | 第47-49页 |
第四节 关于在预购商品房上设立预告登记的问题 | 第49-52页 |
一、预购在建商品房时能否设立预告登记 | 第49-50页 |
二、预购商品房时预告登记权与建筑商法定优先权的冲突解决 | 第50-52页 |
结束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56页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