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 ·国内外研究水平及动态 | 第8-12页 |
| ·柴油机数字式电子调速技术发展概况 | 第8-10页 |
| ·国外柴油机数字式电子调速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柴油机数字式电子调速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任务 | 第12-14页 |
| 第2章 DSP芯片的发展及现状 | 第14-18页 |
| ·DSP芯片的发展 | 第14-16页 |
| ·TMS320LF2407主要的特点 | 第16-18页 |
| 第3章 船舶柴油主机系统数学模型 | 第18-28页 |
| ·柴油机的数学模型 | 第18-22页 |
| ·柴油机的滞后 | 第22-25页 |
| ·伺服机构的数学模型 | 第25-26页 |
| ·检测单元数学模型 | 第26页 |
| ·干扰数学模型 | 第26-27页 |
| ·转速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第27-28页 |
| 第4章 柴油机转速数字PID控制 | 第28-34页 |
| ·PID控制原理 | 第28-29页 |
| ·增量式PID控制算法 | 第29-30页 |
| ·仿真结果 | 第30-34页 |
| 第5章 柴油机转速智能PID控制 | 第34-49页 |
| ·单神经元模型 | 第34-35页 |
| ·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器及其学习算法 | 第35-36页 |
| ·采用有监督Hebb学习算法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器 | 第36-38页 |
| ·采用以输出误差平方为性能指标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器 | 第38-40页 |
| ·采用以Pe~2(k+d)+QΔu~2(k)为性能指标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器 | 第40-42页 |
| ·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器学习算法可调参数的选取规律 | 第42-43页 |
| ·仿真结果 | 第43-49页 |
| ·采用有监督Hebb学习算法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器 | 第43-45页 |
| ·采用以Pe~(k+d)+QΔu~2(k)为性能指标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器 | 第45-46页 |
| ·主机数学模型变化时的仿真 | 第46-49页 |
| 第6章 TMS320LF2407DSP的软件设计 | 第49-77页 |
| ·DSP的C语言程序编写与调试 | 第49-53页 |
| ·TI CCS集成开发环境简介 | 第49-51页 |
| ·程序的开发的步骤 | 第51-53页 |
| ·DSP与仿真计算机的串行通讯 | 第53-62页 |
| ·TMS320LF2407DSP异步串行口的特点 | 第53-54页 |
| ·MSCOM32简介 | 第54-55页 |
| ·系统的通讯协议 | 第55页 |
| ·串行通讯的软件设计 | 第55-62页 |
| ·利用空间矢量调制实现主机的模拟 | 第62-72页 |
| ·SVPWM的原理 | 第62-68页 |
| ·利用TMS320LF2407 DSP实现SVPWM | 第68-72页 |
| ·使用正交脉冲编码电路实现转速检测 | 第72-77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