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2页 |
前言 | 第12-21页 |
第一部分 亚临界水萃取技术 | 第21-70页 |
一、亚临界水萃取原理 | 第21-24页 |
二、实验部分 | 第24-70页 |
仪器、材料与试剂 | 第24-25页 |
Ⅰ.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5-35页 |
·色谱条件 | 第25页 |
·HPLC 分析条件的确定 | 第25-35页 |
·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5-32页 |
·含量计算 | 第32页 |
·检测波长的确定 | 第32页 |
·流动相的选择 | 第32-33页 |
·线性关系 | 第33-34页 |
·重现性实验 | 第34页 |
·回收率试验 | 第34-35页 |
Ⅱ.亚临界水提取 | 第35-70页 |
·实验方法 | 第35-47页 |
·亚临界水提取装置的设计 | 第35-37页 |
·亚临界水提取流程 | 第37-39页 |
·药材筛选 | 第39-41页 |
·亚临界水提取条件考察 | 第41-45页 |
·温度对提取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压力对提取量的影响 | 第42页 |
·提取时间对提取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原料粒度对提取量的影响 | 第43页 |
·投料量(溶剂比)对提取量的影响 | 第43页 |
·提取方式对提取量的影响 | 第43-45页 |
·添加提携剂提取效果比较 | 第45页 |
·亚临界水提取(联机方式)试验 | 第45页 |
·亚临界水提取回收试验 | 第45-46页 |
·药材的亚临界水提取与有机溶剂提取比较 | 第46页 |
·亚临界水提取与有机溶剂提取色谱峰对照 | 第46-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68页 |
·亚临界水提取条件考察 | 第47-58页 |
·温度对提取量的影响 | 第47-51页 |
·压力对提取量的影响 | 第51-53页 |
·提取时间对提取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原料粒度对提取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投料量(溶剂比)对提取量的影响 | 第55页 |
·提取方式对提取量的影响 | 第55页 |
·添加提携剂提取效果比较 | 第55-58页 |
·亚临界水提取(联机方式)试验 | 第58页 |
·亚临界水提取回收试验 | 第58-59页 |
·药材的亚临界水提取与有机溶剂提取色谱峰对照 | 第59-60页 |
·亚临界水萃取与有机溶剂萃取色谱峰对照 | 第60-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69-70页 |
第二部分 亚临界水色谱初探 | 第70-81页 |
一、前言 | 第70-72页 |
二、实验部分 | 第72-81页 |
1 实验方法 | 第72-74页 |
·仪器、材料与试药 | 第72-73页 |
·色谱条件 | 第73-74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74-79页 |
·Hamilton PPR-1 柱对不同组分的保留情况 | 第74页 |
·SBWC 与室温下甲醇-水流动相洗脱强度比较 | 第74-76页 |
·洗脱强度与洗脱液的介电常数之间的关系 | 第76-77页 |
·柱效 | 第77页 |
·峰与对称性 | 第77-78页 |
·提携剂对SBWC 分离的影响 | 第78-79页 |
3 结论 | 第79-81页 |
结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亚临界水萃取及亚临界水色谱(文献综述) | 第91-102页 |
文章发表情况 | 第102页 |